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背诵部分内容。 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开国大典》写了四个盛大的场面,分别是: 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场面。 写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的场面。 写阅兵式宏伟盛大的场面。
开天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开天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生:“瞻仰”说明人们对国旗很敬仰,很尊敬。师:瞻仰是什么意思? 师:表示看得词还有很多,谁来说说?在这里“瞻仰“还可以换成什么?
《开国大典》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参加的人员和会场的大场面。 第二段(第5——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游行队伍走出会场,光明充满北京城。 (第二段可以再分为三层。
1 稻草人 - 第一课时 1.1 稻草人 - 第二课时 1.2 寓言两则 - 第一课时 1.2 寓言两则 - 第二课时 1.3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 第一课时 1.3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 第二课时 1.4 刺猬汉斯 1.5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1.单元达标测试 第2单元:2.1 开国大典 - 第一课时 2.1 开国大典。
来到黄果树大瀑布,我的眼前被雾气遮挡着,看什么都很吃力。突然,一阵寒风吹来,风中还裹挟着丝丝雨水,粘在我的脸庞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开国大典是一个庄严而隆重的仪式,通常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国家元首会发表开国宣言,宣布国家的独立和建国的目标。
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层次。1.抓住时间词,理清结构。2.逐段概括主要内容。绘出会场 1.找一找都有谁。2.画画场地。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文章写了哪些场面?这些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品词析句 围绕一个问题:想想哪些句子让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激动。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 第二段(第5至10自然段):开国大典的盛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观察升国旗的主要场所 师:你们在哪些地方能看到我国的国旗? 小结:在学校的操场上、天安门广场、国家机关、轮船、飞机、火箭、边防哨所、我国驻外大使馆等,都能看到我国的国旗。每逢重大节日,家家户户都挂起国旗。
第二课时 ↘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研读交流 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a.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四大场面:会场情况,大典过程,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四大场面:会场情况,大典过程,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1949年农村人是看不到开国大典的,特别是偏远省份,那时候没有电视直播,在农村连收音机都几乎没有,农村人靠松明照明,没有通电,就没有什么电视机了。
继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文顺序,概括描写场景,开始了《开国大典》第二课时的教学,一节课下来,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感觉教得不顺手,磕磕绊绊的,似乎又回到了“老套路”上去了。 课前预设不够充分 复习导入中,设计回顾课文的主要场景,教师板书似乎还很顺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6。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 7。看了这一页,我们知道了,这四枚邮票代表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以作者说,这几枚邮票记录着历史上那个“神圣的时刻”(板书)过渡:这是头一页,用四枚邮票记录新中车成立这一神圣的时刻,接下来,又有哪些邮票,记录着什么呢?学习第二三节 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说课稿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5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识字教案
大典:典,指典礼,即隆重的仪式,如阅兵典礼,揭幕典礼。大典,特指最盛大最隆重的仪式,如开国大典。 指导学习第一行。 (1)出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认读。 (3)教师小结: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 指导学习第二行。
在开国大典中,“投向”表达了一种更为专注、集中的情感,如同目光汇聚于一点;而“瞧着”则显得更为轻松、随意,是泛泛地看。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
教师准备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开国大典和十一庆典、“五十”国庆大阅兵的录像)。 教师准备祖国风光录像。(包括长城、故宫、长江、黄河...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教学过程设计: 找一找、认一认 出示祖国的版图,提问:这是什么图?
大典:典,指典礼,即隆重的仪式,如阅兵典礼,揭幕典礼。大典,特指最盛大最隆重的仪式,如开国大典。指导学习第一行。(1)出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认读。(3)教师小结: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指导学习第二行。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2)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 文章 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 组词 ,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