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总目表
平水韵总目表将汉字按照音韵特点分为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个字,这些字在发音上具有相似的韵母和声调。诗人在创作时,需要按照诗歌的格律要求,选择属于同一韵部的字作为韵脚,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统一。
掌握平水韵的规律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辨别四声可以记《康熙字典》开篇的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最近正好在学格律,以下是讲义 一点个人理解 《广韵》凡206韵,唐宋时期人们苦于《广韵》所分之韵过于苛细,按照当时“同用”的规定。
含字在平水韵中是平声,不是仄声。所谓平水韵一般指刘渊编的韵书,将韵分为106部,其中平声30部,仄声76部。
量字属于平水韵中的哪一韵?
量字有两种读音,分别属于平水韵中的平声七阳和去声二十三漾韵部。 量 阳韻,平声 (liáng,liang):音良。审也。《礼·少仪》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问题:学写诗词新韵、平水韵怎么区别?各自含义以及实际应用有哪些? 前言 这个问题以前有类似的提问,也回答过。
106平水韵表:“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
十九韵,就是清戈载编纂的《词林正韵》,他将《平水韵》106部合併成十九部(平上去三声十四部,入声五部,共十九部),有人把它称为十九韵。
平水韵总目表
平水韵总目表如下: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平水韵共106个韵部,包括上平声15部、下平声15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平水韵自隋唐以来就被广泛用于诗词的创作和鉴赏。这些韵部是根据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划分的,每个韵部内的字在发音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韵部不仅体现了古代汉语的音韵美感,也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严格的格律规范。
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部 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部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什么是汉字的韵部
平水韵106韵列举如下:上平声: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上声: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雨 八荠 九蟹 十。
106部平水韵详细解释如下:上平声15韵:一东、二冬(锺)、三江、四支(脂之)、五微、六鱼、七虞(模)、八齐、九佳(皆)、十灰(_)、十一真(谆臻)、十二文(欣)、十三元(魂痕)、十四寒(桓)、十五删(山)。
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途”在《平水韵》中属于上平七虞韵部。 “途”在《平水韵》中属于上平七虞韵部。
平水韵表将汉字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其中,平声调值最低,上声调值较高,去声调值较高且拖音,入声调值最高且急促。平水韵表又将汉字分为106个韵部。同一韵部的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可以押韵。例如,东字属于东韵,与风、弓等字同韵。平水韵的运用平水韵表在古诗词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名]、莲、怜、连、田、填、巅、鬈、宣、年、颠、牵、妍、研[研究]。眠、渊、涓、捐、娟、边、编、悬、泉、迁、仙、鲜、钱、煎、然、延、筵、毡、旃、蝉、缠、廛、联、篇、偏、绵、全、镌。
106部平水韵有哪些?
平水韵表是一种汉字韵书,共有106个韵部。其中上平韵部有东、冬、江、支等,下平韵部有唐、庚、耕、清等。每个韵部下面列出了相应的韵脚字,如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齐芰,去声寘未霁。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祃。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第十二类,平声蒸。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入声可分为八类第一类,屋沃。第二类,觉药。第三类,质物及月半。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第五类,陌锡。第七类,缉。第八类,合叶洽等。
如下:
1、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锺)、三江、四支(脂之)、五微、六鱼、七虞(模)、八齐、九佳(皆)、十灰(咍)、十一真(谆臻)、十二文(欣)、十三元(魂痕)、十四寒(桓)、十五删(山)。
2、下平声15韵
一先(仙)、二萧(宵)、三肴、四豪、五歌(戈)、六麻、七阳(唐、八庚(耕清)、九青、十蒸(登)、十一尤(侯幽)、十二侵、十三覃(谈)、十四盐(添严)、十五咸(衔凡)。
注:十四盐(添严)、十五咸(衔凡),集韵同此;但是《广韵》作3部:盐、添通用,咸、衔通用,严、凡通用。
3、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旨止)、五尾、六语、七麌(姥)、八荠、九蟹(骇)、十贿、(海);
十一轸(准)、十二吻、十三阮(混很)、十四旱(缓)、十五潸(产)、十六铣(狝)、十七篠(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果);
二十一马、二十二养(荡)、二十三梗(耿静)、二十四迥(拯等)、二十五有(厚黝)、二十六寝、二十七感(敢)、二十八琰(忝俨)、二十九豏(槛范)。
注:二十四迥(拯等),《集韵》、《广韵》均作2部:迥独用,拯、等通用。
4、去声30韵
一送、二宋(用)、三绛、四置(至志)、五未、六御、七遇(暮)、八霁(祭)、九泰、十卦(怪夬);
十一队(代废)、十二震(稕)、十三问(焮)、十四愿(慁恨)、十五翰(换)、十六谏(裥)、十七霰(线)、十八啸(笑)、十九效、二十号;
二十一个(过)二十二祃、二十三漾(宕)、二十四敬(诤劲)、二十五径(证嶝)、二十六宥(候幼)、二十七沁、二十八勘(阚)、二十九艳(掭酽)、三十陷(鉴梵)。
注:
十一队(代废),《集韵》如此。《广韵》为2部:队、代通用,废独用。
十三问(焮),《集韵》如此;《广韵》为2部:问独用,焮独用。
二十五径(证嶝),《集韵》、《广韵》均2部:径独用,证、嶝通用。
5、入声17韵
一屋、二沃(烛)、三觉、四质(术栉)、五物(迄)、六月(没)、七曷(末)、八黠(鎋)、九屑(薛)、十药(铎);
十一陌(麦昔)、十二锡、十三职(德)、十四缉、十五合(盍)、十六叶(帖业)、十七洽(狎乏)。
注:五物(迄),《集韵》如此,《广韵》为2部:物独用,迄独用。十六叶(帖业)、十七洽(狎乏),《集韵》如此,《广韵》为3部:叶、帖通用,洽、狎通用,业、乏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