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王勃(荷花线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即兴离别诗 诗词大全 7

荷花线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荷花线,作为荷花这种植物的象征,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被视为六大象征之一: 1. 高洁,圣洁。

采莲曲的作者是王勃。《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采莲曲:这首诗袭用乐府旧题,通过对江南水乡采莲姑娘的描写来展现采莲姑娘坚贞秀美的内心世界和对征夫的深挚的思念,同时表现出初唐统治者扩边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这首诗运用七言,篇幅宏大,抒情性较强。

绿水芙蓉衣,王勃的《采莲曲》以清新脱俗的描绘开场,诗中女子身着碧绿之衣,如出水芙蓉般美丽。2. 秋碧闷风起浪凫雁飞,随着秋风起,湖面波澜壮阔,凫雁惊飞,一派生动的自然景象。3.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诗中描绘了女子乘舟采莲的优雅姿态,船桨轻轻划动,罗裙曳地,玉手摇橹。

一是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昼夜理残丝,知欲早成匹。——《子夜夏歌》梁武帝萧衍 牵花怜并蒂,折藕爱连丝。

用什么词形容红花好看?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采莲曲》,那红颜色的花堪比美人那红润的脸颊,用衬托的手法突出红花的美艳生动。

《江南采莲曲》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通过对江南采莲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采莲人的情感。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采莲曲》白居易 白居易的《采莲曲》通过对采莲女子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诗歌风格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诗词实在是太多了 都可以用行书写的 只看自己爱好选择诗词罢了 给你诗名选择喜好的诗词之 可得诗词内容 ~~~~~~·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

关于莲花诗句有: 1.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出自唐代郭震的《古剑篇》 2.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相思苦啊,苦在她们无法留住与丈夫相聚的日子。远在长城外征战的丈夫还是没有回来,期盼中的江南采莲女们,眼看着天又要黑了。眼望着又一个失落的夜晚又要到了,她们不忍归去继续采摘莲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江南》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王勃《采莲曲》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有谁掉、采莲舟去。——陈著《祝英台近·小盆池》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采莲曲》的作者是谁?

《采莲曲》的作者是王昌龄。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作者:唐·王勃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采莲指的动物个人认为应该还是鱼,因为两汉的《江南》一诗里面曾有这样的句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采莲曲》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袭用乐府旧题,通过对江南水乡采莲姑娘的描写来展现采莲姑娘坚贞秀美的内心世界和对征夫的深挚的思念,同时表现出初唐统治者扩边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这首诗运用七言,篇幅宏大,抒情性较强。

正如他所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他的爱情就像清澈的莲子一样,透明而纯洁。结尾:王勃的采莲曲 王勃的《采莲曲》不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关于生命和自然的歌曲。在他的笔下,采莲变成了一种对于生命的追求和对于爱情的执着。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1《 采莲曲 》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采莲曲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采莲曲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而我们在欣赏那曼妙的莲姿时,也往往能想到那些与莲有关的佳文美賦,也不能不叹服前人的慧思妙笔,哲学思辩!

五年级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叶绍翁。

卷55_9「秋夜长」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王勃的采莲归的诗词大意

相和歌辞·采莲归

年代:【唐】 作者:【王勃】 体裁:【乐府】 类别:【】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摘莲花,

今渠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迭。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南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莲浦夜相逢,

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注释】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全诗采取倒叙手法,

实是故事的结尾。采莲归来水湿衣裙,芙蓉指的不是

荷花,梁元帝的《采莲曲》写道:“莲花乱脸色,荷

叶杂衣香。”“绿水芙蓉衣”,在读者眼前所浮现的不

正是面如莲花,衣杂荷叶香的动人画面吗?这个开头

短小精彩,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从“秋风起浪凫雁飞”句起,到“还羞北海雁书

迟”句止,为诗的主要叙事部分。这一大段中又可分

为几个小层次。首先“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

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点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在秋风吹起层层浪花的溪流里,采莲女子驾着小舟轻

盈地向莲塘驶去,受惊的野鸭、雁儿阵阵飞起。生活

的如平静的水面般美好,其实那“秋风起浪凫雁飞”,

已激起她内心情感的涟漪。“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

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

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为第二个层次,先写采莲女

子极目远眺,只见绿叶红花,好一派“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这景致与从前一样,

物是人非,岂能不令人感慨!舟儿渐行渐近,莲塘里

飘来歌曲声,越来越清楚,声声诉的尽是相思苦情。

这目睹耳闻,使采莲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

的日子不会久留。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犹未

还”!“犹”字颇具分量,表达了离别已久远思之切,

怨之深。“江南采莲今已暮”,既写实也兼比兴,意为

光阴易逝,就像采莲,转瞬就到黄昏;人生短暂,倏

忽就到迟暮。这里通过对采莲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

开和平宁静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见处于太平盛世的劳

动人民的真实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象,生活在富饶

美丽的江南女子,若不是对外战争使夫妻分离,她的

生活本应是幸福美满的。“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

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这

第三层是写采莲女子对征夫表白忠贞的爱情和宽慰征

夫的。说她既不会像倡妇对待荡子那样对待他,也不

会像秦罗敷那样有碰到使君纠缠的麻烦。她虽被思念

所折磨,性格却很豁达、坚强。“莲花复莲花,花叶

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此为第四层,

是写采莲女子在采摘莲花时,将自己与花相比。荷花

开得那么稠密,并蒂连枝且有绿叶相伴,而自己,却

是形单影只。荷叶虽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虽

红但赛不过自己的面颊。她对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赏,

自我陶醉。“女为悦己者容”人虽美却无人欣赏,于

是欣赏与陶醉之中,悲辛、懊丧也与之俱来。“佳人

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

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

雁书迟。”这最后一层里是写采莲女子叹息红颜不能

长驻。她自矜青春美貌,又自怜形单影只。她的心上

人不在身边,青春不能常葆,待丈夫归来青春或许已

不再,不由得望着他们分别的地方惆怅感伤,回忆起

从前“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的情景。那旧时的

甜情蜜意的痕迹已经难觅,眼前是一片新的花枝。物

换景移了,而我的那颗心却依旧没变。“不惜西津交

佩解”,是反用郑交甫遇仙女的典故,说明虽然饱受

相思,她与征夫的爱情至今也不后悔。而她对丈夫的

迟迟不来信,却感到不满。她不忍心责备丈夫不给自

己写信,只说“北海雁书迟”,这里用的是苏武的典

故,意谓路途遥远,音书不能早日顺利到达。但采莲

女似乎丝毫不认为丈夫不来信,意味着可能负伤或战

亡,她抱着美好的希望在等待。这段诗可以说是采莲

女子的内心独白。从这独白里可以看出她的心地是多

么光明、纯洁与善良。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

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

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这是诗歌

的结尾部分。前四句描写秋夜江畔莲塘的景象。明月

当空照,清风吹拂着浩淼的江面,水波粼粼泛着银

光。莲塘里传来阵阵歌声,采莲女们尚未歇息。最后

四句,游客与众采莲女子相遇,目睹她们互相询问对

方征夫的情况。这一群打扮得漂亮的采莲女子,正打

点舟楫准备回家,尽管今宵良夜等待她们的却是空帏!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评这首《采莲曲》说:“末

叙暮归曰:‘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

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

征客关山路几重?’不特迷离婉约,态度撩人。结处

尤得性情之正。”

这首《采莲曲》它的内容充实生动,言辞优美,

是一首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诗篇。华美的言辞,

浏亮的音节,复沓的旋律,在这里不但没有铺陈之

嫌,反而更完美地表现了诗歌的内容。毛先舒在《诗

辩坻》中评说:“王子安七言古风,能从乐府脱出,

故宜华不伤质,自然高浑矣。”结尾的构思精巧,笔

力独到,诗人既善于描绘典型形象,又巧于进行高度

艺术概括,使诗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既有深度又有广

度。正如明张逊业在《校正王勃集序》中说:“论曰:

‘王子安富丽径捷,称罕一时,赋与七言古诗,可谓

独步。’”

【出处】

全唐诗:卷21_81全唐诗:卷55_10

标签: 采莲曲 采莲归 凫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