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浅冬寂夜的诗?)

星空下的拥抱 古诗鉴赏 5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祖咏的《望蓟门》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译文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望蓟门阅读答案-祖咏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原文: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译文: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洌的寒光,边塞的睹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望蓟门》祖 咏 • 唐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释 ①蓟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门。唐代以关名置州,后来泛指蓟州(今蓟县)一带。②燕台:即为幽州台。③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名家点评 壮健之气,直欲与卫、霍同出塞上。

浅冬寂夜的诗?

描写浅冬寂夜的诗: 浅冬寂夜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2.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虽然年轻时没有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但论功名之志,愿意像终军一样自愿请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祖咏的《望蓟门》,诗人借用投笔从戎和终军请缨两个典故,抒发了自己立功报国的壮志。

全诗如下: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译文如下: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此句诗出自祖咏诗《望蓟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诗句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

是指古代官员辞官后,将笔投掷于地,表示自己不再从政的行为。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年轻时并未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但论起功名来,却还想请缨作战,为国立功。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应该是望蓟门,拼音版注音如下: yān tái yī wàng kè xīn jīng , jiā gǔ xuān xuān hàn jiàng yíng 。

望蓟门 【原文】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 ① 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释】①三边:在古代,幽州、并州、凉州被称为三边。诗人在诗里指当时的东北、北方、西北的边防地区。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我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但见此三边壮气,激起勃勃雄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建立奇功。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出处该句出自《望蓟门》,全诗如下:《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少小虽非投笔吏”出自唐代祖咏的《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全诗《望蓟门》唐代 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作者简介(祖咏)祖咏 唐代诗人。

以下是一些对青年勉励的诗句: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袁枚《苔》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②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

①蓟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门。唐代以关名置州,后来泛指蓟州(今蓟县)一带。

②燕台:即为幽州台。

③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名家点评

壮健之气,直欲与卫、霍同出塞上。(桂天祥)

起寓讥边将,便有耻为碌碌尸素之想。中四句极状边庭之景。未以班超、终军自许,树勋报国之志挺然。(周珽)

赏析

本诗中诗人借登燕台之感,摹状了泱泱山河、赫赫军威,抒发了诗人立功报国的壮志。一开篇就用了“客心惊”,三个字统摄全篇。以下分说“客心惊”的原因。

“笳鼓喧喧汉将营”,诗人临风远眺,军营中吹笳击鼓,声声喧天。这一句写军中号令笳鸣鼓喧,轰轰烈烈,突出唐军气势旺盛,这是原因之一。

“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写出了北国风雪中,天地苍茫的景象,山河之间白羽茫茫,如此景象是出生于中原洛阳、极少见到此种大雪的诗人“客心惊”的第二个原因。

“三边曙色动危旌”,这一句写唐军军纪严明、军风严整,突出边防重地严肃、紧张的氛围。如此气势是“客心惊”的原因之三。

“沙场烽火侵胡月”,这一句描写唐军向前突进的形势,显示出将士们的凌云壮志和排山倒海的进攻气势。这是“客心惊”的原因之四。

“客心惊”的第五个原因是诗人将目光转向四周,望见蓟门的地理形势。高山浩海犹如天然屏障,保护着大唐的东南门,向西可攻,望东而守,可见蓟城坚如磐石。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最后两句诗人暗用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

标签: 望蓟门 笔吏 论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