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笔记(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牵着你的手闯天下 诗词大全 6

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笔记:《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中写大海无边无际,诗人站在碣石山上,观看着波涛汹涌的沧海,给人以雄浑壮阔之感。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白话释义: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题目点明了地点、人物、写诗的原因以及自己要感慨,即:“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的地方,所以想对他说一些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歌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后两句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主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主题思想

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名句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句子赏析如下: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时令,点出问询的季节是暮春。大意是:柳絮已落尽,布谷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抒情,是千古名句。将明月拟人化,把它看作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此句大意是: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

赏析: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去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