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意思,急用啊?)

雪舞尘墟 诗词大全 7

陈太丘与友期行 的翻译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题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一篇古代课文,讲述了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的故事。文章通过描写两人的友谊和相互帮助,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和互助精神。

方正第五之元方答客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陈太丘与友期 节奏划分

《陈太丘与友期》节奏划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文言文和译文)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会说:你怎么教的娃,太没礼貌啊。2.因为从古至今,总有一些贱人,不管自己再大的错,自己都不知道。3.这从他第一次对子骂父就可以知道。

告诫人们为人要方方正正,办事要讲诚信,守承诺,同时也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以诚待人,以信做人。诚信是立世之本。写诗或短文,探讨诚信。【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 友人 元方与友期行 过中不至怒斥友人 舍友与去有理有椐【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教给学习方法,实现角色转换;设置开放问题,活跃课堂。不足之处:忽视字词积累,缺乏传统文化背景。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古:约定今:日期“太丘舍去”中的“去”:古:离开今: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意思,急用啊?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是急于与朋友一起出行。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温故知新 齐读课文,四种认字识词方法自讲课文(加字,换字,直接理解,利用注释)提示:拿起笔做勾画批注 读文析语 课堂阅读活动:朗读,辨析,品评 读 读出文中的两件事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出行,客人与元方的故事)读 读出文中的两个人 (语气语调。

CAI课件:播放出自《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道旁苦李》,展示七岁少年王戎的聪明;引出《世说新语》一书(教师出示实物书),简介此书作者、特点,并向学生推荐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侧重于白描表达方式,“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③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随身扩音小喇叭、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导入

  (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2、出示课题

  3、出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步骤:1、粗读,读准字音。2、再读,结合注释粗通文意。3、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2、不懂的字词要翻检工具书。3、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实词下加点,重点虚词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三、翻译课文

  1、译读技巧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加:按现代语言习惯加字,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

  2、老师点出重点字、词、句子(先提问学生,后出示答案)

  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中午时分)太丘舍去(放弃)

  去后乃至(才)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年龄)门外戏(嬉戏)

  “尊君在不?”(尊称,您的父亲;“不”通“否”表示疑问)

  待君(待:等待;君:尊称,“您”)非人哉(语气词,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父亲)

  则是无信(信用)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句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学生比赛翻译

  (先以座位行或列开火车的形式翻译,后出示全篇译文)

  4、译读积累

  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5、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自由组合形式进行分角色表演:旁白、友人、元方)

  四、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你认为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元方:聪颖机智、有正义感、童真无邪

  友人:无信无礼、勇于自责、知错能改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意见A: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B:接受友人的道歉。大家对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论语》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关键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3、假如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太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元方应该给父亲的朋友解释道歉的机会;友人应该向元方说明不守时的原因,争取得到同情;陈太丘不等朋友自己先出发应,该嘱咐儿子等友人的时候告诉友人他先去的原因,或者等到友人来才出发,不管怎样都应该有所交待。)

  五、共同探究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

  六、比赛背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形式背诵)

  七、拓展延伸

  1、诚信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出处《史记·季布来布列传》

  2、诚信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八、课堂小结:做人诚信相伴,你将一生无憾

  九、布置作业

  1、搜集诚信相关的成语及典故

  2、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收获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

  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暂设5分钟左右)

  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重新读一遍,男生、女生、教师合作,读旁白、元方、友人)

  3、根据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翻译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词圈出来,全班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拉;顾:回头看

  4、请同学翻译全文。(暂定八分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后友人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说;‘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品句子,评人物

  1、当友人知道陈太丘已经离开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文中是用哪个词表示的?(学生集体回答)友人便怒

  2、纵观整篇文章,在整个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吗?(不是)那么还有谁也怒了呢?(学生答)陈太丘、元方请根据你的理解来谈谈他们分别是为什么怒?

  友人:因陈太丘没有等他已经先离开而怒。

  陈太丘:因友人没有按照约定准时赴约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仅失信而且还责骂自己的父亲而怒,或者说因友人不但无信而且无礼而怒。

  3、友人怒后对着元方责骂他的父亲,对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你是怎样看待的?

  ①我反对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有遵守约定就没有权利去责备别人;作为一个长辈不应该在元方面前对陈太丘不尊重,这影响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没有信用而且没有礼貌。

  ②元方的做法并非无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而且当子面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认得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和修养吗?

  4、在你看来,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方正’相联系)

  四、散思维,表立场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遗憾,陈太丘无声的抗议,元方因“入门不顾”而使知错就改的友人尴尬,这样在无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面对迟到的友人陈太丘应该怎样做呢?面对友人的道歉,元方应该怎样做呢?

  ①陈太丘应该等一会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张纸条让元方带给友人,让元方成为化解矛盾、传递友谊的使者。

  ③元方应该说话婉转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诵课文,悟哲理

  1、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2、布置作业:做完《智慧大课堂》。

标签: 元方 陈太丘 友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