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的《塞下曲》
【译文】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注释】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弧:旗名。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塞下曲》六首的第三首描写了从京师出兵、边关杀敌到功成列阁的全过程,展现了将士们报国杀敌的热情和马上博功名的渴望。“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战马像风一样飞驰,通过渭桥奔向前线,“鸣鞭”是马鞭抽打马匹的声音,“渭桥”指出了出兵的起点路线。
天昏地黑大雁高飞,趁着黑夜单于逃跑。要率轻骑奋勇追赶,大雪扑面落满弓刀。【鉴赏】此诗是《塞下曲》六首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所和的张仆射原诗今已不传,而和诗竟流传千古,可见其价值。卢纶曾任元帅府判官,亲历行伍生活,因此描写此类生活的诗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风格雄劲。
《塞下曲六首》(其三·骏马似风飙)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全文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赏析 本诗为组诗六首中的第三首。写出征将士以骠悍无畏的气概,一举破敌,而赏功却独有主将一人!
意思是边塞下的曲子有六首,这是第三首 意思是边塞下的曲子有六首。
塞下曲六首(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
李白 朝代:唐代 塞下曲六首原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其三事件是什么?
卢纶《塞下曲》其三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分子仓皇溃逃。然而正当此时天不作美,下起了漫天大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诗戛然而止,作者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将士们冒着大雪和严寒逐敌,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豪情。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其三就是其中的第三首诗句。原文: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译文: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译文: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原诗:塞下曲六首(其三)作者:李白(唐)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讲解?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塞下曲六首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这首《其三》是描写了一场闪电战。“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首联“起”笔便是急行军画面的展开,像极了我们今天的电影开场。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
塞下曲六首(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
塞下曲骏马似风飙唐诗原文及赏析
塞下曲·骏马似风飙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前言】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注释】
1、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2、天骄:指匈奴
3、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4、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
【翻译】
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鉴赏】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鞍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诗人为“济苍生,安社稷”,是“愿为辅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言怀》)。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