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 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一剪梅 内容: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簟”是指席子,古人有的人家用竹子编成席子,也有的人家用稻草编制而成,故也作“蕈”。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诗通过女词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另辟蹊径地揭示出民族的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既有精微的审美体验,又有精妙的审美传达,堪称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原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红藕:粉红色的荷花。香残:花谢了。簟(dian电):用细竹条编的席子。轻解:轻轻地提起丝绸的裙子。
李清照的这句"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意思是:红色的荷花在秋天的时候已经凋谢了,香味也已经散尽了。自己躺着的凉簟子,在秋天的时候感到格外清凉。但这一句就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和作者凄凉孤寂的心情。
怎样赏析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的五言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维项羽,不肯过江东。整整应响了我大半辈子,是我人生的一座灯塔,很受用。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系列:宋词三百首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云中谁寄锦书来3?雁字回时4,月满西楼5。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7。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a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意思是红藕已经凋谢,香味也消散了,只留下了残破的玉簟,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中美好的时光和爱情的凋零。【出处】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节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及注解:“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意思是:红色的荷花凋零,飘散着香气,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感受着秋天的凉意。详细解释:1. 红藕香残:这一句描述了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虽然花瓣凋零,但仍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红藕是荷花的一种,代表着美丽与洁净。香残意味着美好的事物开始衰败,透露出一种时光流转的哀婉情绪。
释义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出处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这首词是李清照与丈夫分别之后,为表达自己心中浓厚的思念之情所作,这首词的全篇风格清新自然,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也十分真切。这句诗的意思是:粉红色的荷花凋谢了,幽香也消散了。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意境是怎样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1、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诗通过女词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另辟蹊径地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性,既有精微的审美体验,又有精妙的审美传达,堪称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2、原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两个人,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意境: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含义: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 汉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话解释: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扩展资料: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