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屏风原文及翻译
《草书屏风》唐代: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译文: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可见,韩偓对道教有着某种自我认同感。 韩偓的诗文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韩偓《草书屏风》 草书屏风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地锦排苍雁,帘钉镂白犀。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 妒好休夸舞,经寒且少啼。
《幽窗》 唐代:韩偓 刺绣非无暇,幽窗自鲜欢。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 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宽。
关于书法的古诗有很多,暂列叙几首如下: 一,苏东坡,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由于韩偓对书法有爱好和研究,因而他对怀素遗留在屏风上的草书墨迹表示了极大的爱好。“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一开始就以问句突起,好像十分激动地在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万分之态,溢于言外。而且紧接着就立刻判断,这个分明是怀素的笔迹(“踪”是踪迹,这里指笔迹)。
关于形容小朋友书法墨香的诗句
7,韩偓《题怀素草书屏风》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尤有墨迹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8,王梦楼《快雪堂跋》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 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 9,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狂僧挥瀚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草书屏风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青春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草书屏风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描写书法的诗句
《草书屏风》唐代: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译文: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青田有趣的景区有很多,以下:九门寨被评为县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青田县高湖镇境内,距县城18约公里,具有“青田九寨沟”之称,属长带状的谷地型旅游地。
出自:《草书屏风》唐 韩偓“萧子草书人不及,洞庭叶落秋风急。上林花开春露湿, 花枝濛濛向水垂,见君数行之洒落,石上之松松下鹤。 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出自:《萧郸草书歌》唐 顾况“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怀素草书。王世贞评说:“素师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书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
诗词实在是太多了 都可以用行书写的 只看自己爱好选择诗词罢了 给你诗名选择喜好的诗词之 可得诗词内容 ~~~~~~·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
原诗:唐朝-韩偓《草书屏风》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有关“藤蔓”的诗句有哪些?
.. ——【唐】杜甫《白帝》 释义: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风中飞驰,沉甸甸摇摆的书包哪管飞舞盘旋的柳絮。
《草书屏风》 唐代: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译文: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 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学狂草的人少,狂草名家更少,什么原因呢? 您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竹韵身边还未曾见写狂草的人,历史上的狂草名家也屈指可数。
有没有赞美清晨的诗词?
李德裕 【雪霁晨起】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 许浑 【晨起西楼】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红一曲歌。
《鹊踏枝·清明》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
1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 清 · 陈文述《夏日杂诗》。 1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 —— 唐 · 韩偓《已凉》。
卷682_42 【隰州新驿赠刺史】韩偓 贤侯新换古长亭,先定心机指顾成。高义尽招秦逐客, 旷怀偏接鲁诸生。萍蓬到此销离恨,燕雀飞来带喜声。 却笑昔贤交易极,一开东閤便垂名。 卷682_43 【草书屏风】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经过郊野的一座小村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
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对怀素草书的成就,赞不绝口。唐大诗人李白就曾吟诗赞美怀素草书:“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草书歌行》)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也称赞:“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趴。虽多尘色染,尤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草书屏风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草书屏风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草书屏风》注释 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 书法的踪迹。 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写的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 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草书屏风》赏析 “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器具,为美观设计,上面一般都绘有图画或写有文字,所以它在使用中还有书画的艺术价值。这首看似咏“屏风”,实际上是咏“屏风”上怀素的草书。它“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以及它那无穷的生命力。是为唐人论书名篇之一”(洪丕谟《书论选读》)。 怀素,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原姓钱,幼年便出家做了和尚。生卒年月不可考,活动当在公元八世纪,即唐代中叶。他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勤奋好学,后遂以狂草知名,兴到笔运,如骤雨急旋,随手万变,而合乎法度,成为一代大师。他的草书名盛一时,到后来,他的书迹更为人所珍爱,虽片纸只字,亦价值连城。他留存下来的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和《千字文》等,皆系草书,有影印本传世。其中尤以狂草《自叙帖》为最出众有名。 怀素的草书到了韩所在的晚唐、五代,愈来愈为世所珍爱韩偓不仅精于诗歌,对书法也有一定造诣。据宋代《宣和书谱》卷十载:“考其(指韩偓)字画,虽无誉于当世,然而行书亦复可喜。尝读其《题怀素草书诗》(按即《草书屏风》)云云,非潜心字学,其作语不能迨此。后人有得其《石本诗》以赠,谓字型遒丽,辞句清逸。”由于韩偓对书法有爱好和研究,因而他对怀素遗留在屏风上的草书墨迹表示了极大的爱好。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一开始就以问句突起,好像十分激动地在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万分之态,溢于言外。而且紧接着就立刻判断,这个分明是怀素的笔迹(“踪”是踪迹,这里指笔迹)。这充分说明他平日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如故人相逢,一眼便认了出来。接下来,作者在惊喜中对屏风上的整幅墨迹作了审视。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前一句从“尘色染”中,看出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弥足珍贵;但由于长期辗转流传,字幅上侵蚀了尘色,有些斑驳,诗人在极端爱惜中也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意。后一句说虽然蒙上了很多尘色,但还是可以看见那浓黑的墨迹,从“墨色浓”三字中,仍满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这里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点,已经把整幅字中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十分形象准确。 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作者的惊悦之情在诗行中不停地跃跃。但一气贯通,流转自如,其欢欣的情绪,犹如一条活泼的小溪,在曲折中畅流而下。这四句显得极为自然,完全是一片真情的流露,读来仿佛如见当时情形。到后四句,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对字幅中的点画作了具体描述,把这一高度抽象的艺术,十分具体、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具有怀素书法的特点,使人欣赏赞叹不已。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这两句先是从点画来赞美怀素书法的刚劲有力。前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点,好像怪石正在向秋涧奔走。这一比喻形象奇特,但有由来。晋代卫夫人(笔阵图)说:点,要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里在“石”前加一“怪”字,就表明它不同一般,体现出怀素草书的“狂”的特色。在“怪石”与“秋涧”间著一“奔”字,充分表现了草书中“点”画在映带时那种迅疾有力的动势,十分形象生动。后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竖和弧钩笔画,真像枯藤(即“寒藤”)挂在古松上,这个比喻从欧阳询来。欧阳询《八诀》说:竖,要如“万岁之枯藤”;弧钩,要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藤”、“松”已有劲健意味,再用“寒”、“古”来形容,就更具苍劲感。两句中虽只点出点、竖和弧钩这些个别笔画,但却在怀素草书中具有代表性,其他笔画概可想见,那种中锋运笔时饱满、刚劲、浑厚的效果,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这些“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的点画,构成了狂放、豪纵的整幅气度,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活泼,体现了生动活泼的气韵。这是书法作品中很难达到的高妙境界。这屏风上生动的草书,激动着诗人的心,不禁萌发奇妙的想像。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一想像更为奇特,但也并非无来处。古人把写草书比为“笔走龙蛇”,如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因为笔画的盘绕曲折,有如龙蛇迅速有力的游动。从这个比喻中,可见怀素草书是何等的笔势飞矫,生动活泼,显现了旺盛的活力。另外,古人常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来比喻“书圣王羲之的字,此处隐然以怀素比王羲之,可见推许之高。“恐”字,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还恐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走,而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种风趣的意味隐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素草书遗墨的万分珍爱之情,使前四句那种惊喜神情一直贯穿到结束,全诗洋溢着充沛的 *** 。诗人从屏风写起,然后写怀素草书,写怀素草书又先表现整体感觉,然后再以形象的笔墨作具体的描述,全诗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最后又以神奇的想像结尾,留下回味不尽的余意,同篇首暗中照应,在章法上显得严谨、完整,表现出精心的安排。特别是形象的生动描写, *** 的强烈抒发,使全篇荡漾著盎然诗意,语语动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草书屏风》作者韩偓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韩偓的其它作品 ○ 咏柳
○ 梅花
○ 青春
○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 韩偓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