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是什么意思 须知少时凌云志的出处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话意思是“应记住在年少的时候曾经扬言要做世间最强大、最豪贵的人物,做出人间最一流的成绩。”现在通常使用这两句诗,激励年轻人上进,被很多年轻人引为座右铭,但此诗本身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当时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对年少壮志不酬的失落之情。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意思是在平时生活中,记得个人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经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一番成绩和事业。这句话出自《题三十小像》,作者是吴庆坻,一共五首,其一: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出自《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一钱一剑出新州,五柳凭谁添酒筹。 岱壑何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游。
全诗如下: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说的什么意思呀?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意思是:要知道,少年时就立下上揽云霄之志,曾许诺要做人世间第一流人物。---出自哪里--- 清代·吴庆坻《题三十计小象》---诗句原文---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有误,正确诗句是“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诗出自清代吴庆坻的《题三十计小象》,意思是要知道,少年时就立下上揽云霄之志,曾许诺要做人世间第一流人物。【作品原文】:《题三十计小象》吴庆坻〔清代〕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须知少日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出处】清·悔余生《题三十小像》【讲解】拿云志:凌云大志。拿,牵引,抉取。应记住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
需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意思是:应当牢记自己年轻时许下的凌云壮志,要决心成为人间第一流的人物。诗句化用了吴庆坻的《题三十小像》其一,原文为: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意思是:应记住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原文如下: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译文:不要忘了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世间第一流的人物。
自许人间第一流全诗?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清代吴庆坻写的。 曾许人间第一流。出自清代吴庆坻的《题三十计小象》,全诗如下: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原文: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吴庆坻,原诗如下: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译文:回想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哪里知道时光以白白地耽误过去,依然像从前一样名声和利益都没有收获。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话意思是:应记住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
少时曾许凌云志原文?
全诗: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日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话意思是“应记住在年少的时候曾经扬言要做世间最强大、最豪贵的人物,做出人间最一流的成绩。
这就话的意思是:不要忘了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世间第一流的人物。出处:清,吴庆坻《悔余生诗》原文: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现在这两句话通常用来勉励自己或他人。
需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意思是:应记住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说的什么意思呀?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意思是:要知道,少年时就立下上揽云霄之志,曾许诺要做人世间第一流人物。
--------出自哪里--------
清代·吴庆坻《题三十计小象》
--------诗句原文--------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诗句翻译--------
吃肉的人何曾都长着虎头之相?为何读书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如海天之秋一样凄凉。
庆幸没有遇到黄祖这样残害读书人的武夫,如今的行装却也窘迫的犹如当年的马周。
自认为是才能没有得到施展,难道真的是没长着封侯的面相?
要知道,少年时就立下上揽云霄之志,曾许诺要做人世间第一流人物。
--------相关注释--------
卅:数字三十的中文代用字。
襆被:指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才:才能。
拏:拿。
--------创作背景--------
吴庆坻是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写这首诗的时候30岁,当时还没中进士,所以诗中有一些怀才不遇的牢骚。他后来做过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官职不低。他在湖南提学使任上,曾到日本考察,在湖南办了学堂。《湖南通志》中对这位杭州的官员非常感激。
吴庆坻搬家到上海,与樊增祥、沈增植等大家交游。两年后,与沈增植等受邀请编纂《浙江通志》,才回到了杭州老家。1924年,在杭州居学官巷病逝,终年77岁。
--------作品赏析--------
清朝诗人作诗尤爱用典,这首也是如此。
首联前一句用“虎头食肉”之典,古人认为虎头这种相貌特征是荣华富贵之相,这里诗人说自己虽有虎头之相,但无富贵之命。“书剑”代指学业事业,海天之秋,则是一幅凄凉之况,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
颔联又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的黄祖,是三国时期的江夏太守,那时候人们都看重名士,一般不会杀有名气的读书人,但黄祖却把名士祢衡给杀了。所以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粗暴的武夫,或许其中也有自比名士的意义。
后一句则是很明显自比马周了,马周十分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有“四请马周”的美谈,当然是李世民派人去的。马周入朝之后,节节高升,官至中书令、太子右庶子,代理礼部尚书,不过早年他却非常窘迫,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颈联则是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命中注定不能封侯拜相。这里也用到了一个典故,汉代李广百战而不能封侯,恨道:岂吾相不当侯邪?难道我这个相貌天生不能封侯吗?言外之意是自己已经有了封侯的功绩,但没有封侯的结果,这是外界因素,而不是自身因素。
尾联则是想起自己少年曾立下的大志,上文已经释义。整首诗就是一首典型怀才不遇的情感,是作者落榜之后的愤懑,诗人也是在光绪十二年中的进士,已经近三十岁了。
--------作者简介--------
吴庆坻,字子修,钱塘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南提学使。有《补松庐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