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比较好的诗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姑苏怀古 宋·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译文: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夜深云雾笼罩桅杆,空中繁星点缀白鹭在沙滩边休憩的意境,运用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的写景手法,将远处的云与星和近处的船与鹭结合,将云归与鹭眠结合。
《姑苏怀古》是唐代文学家姜夔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古城姑苏(现在的苏州)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带涵字的诗句有哪些?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姜夔 《姑苏怀古》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桑田欲看他年变,匏子先成此日歌。
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立意要高出一筹。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姜夔虽一生困顿,寄身豪门,然对世事国运不是漠然置之的。只不过他流露的是淡淡的内心情感而已。此处“苏台柳”俨然是历史的见证。结句“曾与吴王扫落花”,道尽了千余年来“苏台”的沧桑,怀古伤今,饶有远韵。此诗妙在碍而实通,放得开,收得拢。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姑苏怀古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
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二者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②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于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
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立意要高出一筹。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首先此句中的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这是拟人的手法。此法,本题问到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暗示,就是抒情方式,那就是借古讽今。
译文: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姑苏怀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姑苏怀古 [作者] 姜夔 [朝代] 宋代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标签: 借古讽今 怀古 诗 其他 情感
《姑苏怀古》译文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著满地飘坠的花瓣。
《姑苏怀古》注释 ⑴姑苏: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因而苏州也别称姑苏。 ⑵柁(duò)牙:船柁。柁,同“舵”。牙,牙樯。杜甫《秋兴》:“锦缆牙樯起白鸥。”仇注引《埤苍》:“樯尾锐如牙也。”樯即桅竿。 ⑶诸本并作“鹭眠”。夏校本记:“曹元忠校:‘《鹤林玉露》引作“雁团”。’”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⑷苏台:姑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又《苏台览古》:“归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姜夔翻为新意。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⑸吴王: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姑苏怀古》赏析 少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带地方生产凋敝、风物荒凉,曾发出“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昔游》)的慨叹,扬州慢、凄凉犯一类词也颇有“禾黍之悲”,而在这首诗里,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了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杨万里极喜诵之,或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之心境契合,但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苏台览古》的窠臼,此诗妙处实在一、二句。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姜夔《诗说》云:“韵度欲其飘逸。”这首怀古伤今之作不滞于情,不役于物,饶有远韵。近人缪钺《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云:“白石之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襟隽澹,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受江西诗派影响者,其末流之弊,为枯涩生硬,而白石之诗独饶风韵。” 这首绝句可以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作个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在诗中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立意要高出一筹。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所以也比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来得空灵、活脱。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柳相当于姜夔诗中“星”、“鹭”,而姜夔诗中的柳则相当于李白诗中的“月”。所以,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在构思上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前两句,李白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寄寓感慨,而姜夔则以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沧桑。 作者将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起句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滋味。怀古伤今之情迂回曲折。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得相得益彰。
《姑苏怀古》作者姜夔简介 姜夔(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的其它作品 ○ 扬州慢·淮左名都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 暗香·旧时月色
○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 琵琶仙·双桨来时
○ 姜夔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