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出自哪个文言文
“手不释卷”这一成语,正是源于顾炎武的这种勤奋治学之精神。其出自清·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所谓“手不释卷”,原指手中始终握着书卷,形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样子。在顾炎武身上,这一成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捆着书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写在纸上详细的记下来,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译文: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1;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 凡是先生外出旅行,总是用两三骡马载着书本跟随着。
原文: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释②书,出门则以一羸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③,呼老兵诣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⑤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⑥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后,亦无悔也。
顾炎武手不释卷主旨?
亭林先生手不释书体现了他书本不离手,形容他勤奋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
《手不释卷》文言文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翻译:顾炎武外出游历,用许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
手不释卷说的是顾炎武的故事,主要意思就是说顾炎武出外游历,手不离书本,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现在是用来说这个人好学,勤学不倦。
顾炎武是一个成就斐然的学者,承宋明理学衰微之后,他深得晚明实学思潮熏陶的裨益。
《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下面是《顾炎武手不释卷》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与答案:《顾炎武手不释卷》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顾炎武手不释卷译文:顾炎武总是手里离不开书卷。即使在旅途之中,他依然勤奋攻读,从不松懈。无论是在安静的书房里,还是在颠簸的马背上,他手中的书卷始终伴随着他,从未离开过。这反映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详细解释如下: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顾炎武外出游历,带了很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客栈里打开书本仔细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骑马走在路上,就在马背上默念各种经典著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遇到老朋友就像相互不认识(默颂经典太投入,没有注意到其他事),有的时候因此(太专心的辄据鞍默)跌落山谷,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清朝艺苑》出自顾炎武的《清代名人轶事》原文如下: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马捆书自随。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⑸。或径行平原大野⑹,无足留意⑺,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⑻;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⑼。
顾炎武手不释卷作品鉴赏
顾炎武,这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学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深入人心。自幼年起,他对知识的热爱就达到了极致。六岁的他开始启蒙教育,十岁便沉浸于史书和文学经典之中,他的学习态度严谨认真,对学问抱有深深的敬畏。《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他酷爱学习的形象。
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返回客店,再次详加研读,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令人敬佩。总的来说,顾炎武先生的每一次外出,都是一次对知识的探寻之旅,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手不释卷的精神,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保持着对学问的执着与热爱。他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学者的责任与求知欲,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顾炎武的勤奋好学在《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思想家和学者,自幼即展现出对知识的热爱与执着。无论是在旅途中,"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他总是手不离卷,即使在鞍马上,也会默诵经典著作的注疏。
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 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
骑在牛背上阅读,随身携带书籍。骑在牛背上阅读:顾炎武用蒲草制成的鞍鞯骑在牛背上,将一卷《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阅读,这种对学问的热爱和勤奋精神令人敬佩。随身携带书籍:顾炎武出门时总是随身携带几箱书,以便随时阅读和记录,这种习惯表明他对学问的追求和积累非常重视。
手不释卷说的是顾炎武的故事,主要意思就是说顾炎武出外游历,手不离书本,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现在是用来说这个人好学,勤学不倦。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
手不释卷的文言文翻译
“手不释卷”文言文的意思是:顾炎武外出游历,用许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店铺中的客店打开书核对校正。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
《手不释卷》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 《手不释卷》文言文原文 1、《手不释卷》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2、注解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游历。先生,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指顾炎武。凡,凡是。
(2)以:用 。自随,宾语前置,随自。
(3)厄塞:险要关门。
(4)询:询问。
(5)曲折:详细情况。
(6)或:有的(时候)。
(7)即:就在
(8)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9)发:打开。
(10)对勘:核对校正。
(11)径行:任意而行。
(12)无足:不值得。
(13)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4)熟:认真仔细。
(15)复:再次。
(17)诸:众,各。
(18)自随:跟随自己。
(19) 即 呼老兵退卒:即,就
3、全文翻译
顾炎武外出游历,用许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店铺中的客店打开书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
2. 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及翻译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6303836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翻译: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马三骡装书。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退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走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核对校正。
(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
厄塞:险要的地方。曲折:详细情况。
或:有的。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出自:清 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文章主要表现了顾炎武勤奋、刻苦、严谨、专注,认真好学的特点,并写了顾炎武读书,考察的内容。 人物成就: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
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 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3. 手不释卷的文言文 《手不释卷》顾炎武【清】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 顾炎武外出游历,用许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店铺中的客店打开书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
4. 【文言文翻译手不释卷清朝艺苑】 顾炎武(字亭林)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形容极爱看书,学习勤奋) 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马驮着书跟随自己.有时候到了边塞的岗亭和堡垒(障、城、亭、燧,都是古代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如堡垒,边塞岗亭),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考察当地的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没有问题才停止.在马上空闲的时候,总是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核对它们的注释文.(对经典的解释叫"注"或"疏".)遇到老朋友就像相互不认识(默颂经典太投入,没有注意到其他事),有的时候因此(太专心的辄据鞍默)跌落山谷,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