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春日登楼怀归》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
《春日登楼怀归》这首诗是一首怀乡抒情的作品,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抒情手法:- 对景抒情:通过描写春日登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对比抒情:通过对比春天的美景与自己离乡漂泊的心情,凸显了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
春日登楼怀归 [宋]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首句不入韵)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宇平仲,下邽人,有“寇忠愍公诗策”。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一首绝句。
春日登楼怀归注释译文
在春天的一个闲暇日子里,诗人无事登上了高楼,视野所及,一片辽阔的平原展现在眼前。"旧业"象征着田园般的家乡,而"清渭"则代指流经此地的渭水,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的情感背景。四野空旷,唯有流水潺潺,渡船却渺无踪影,孤独地停靠在河畔。
春日登楼怀归原文: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春日登楼怀归翻译及注释 翻译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在岸边。
关于表达沉思的诗句如下: 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的《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颔联“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化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的名句“野渡无人舟自横” 原文: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诗作 【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柳】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书河上亭壁】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春日登楼怀归翻译 春日登楼怀归作者是谁
《春日登楼怀归》的作者是寇准,诗意是:闲来无事登上高楼远望,看见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空,只看见流水,却不见船家。只有一只小船整日停在岸边。黄昏时荒寂的村中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我不由惊醒。
化用典故的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明显化用了韦应物 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春日登楼怀归化全文为: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秋。当时李白初入长安,失意而西游邠州新平,登楼而有此作。 《登新平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
《春日登楼怀归》是北宋寇准的一首五言律诗: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无事登上高楼远望,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一只小船整日停在岸边,没有人乘坐渡河。
《春日登楼怀归》 作者:寇准 大意是:春日登楼,本只是随便望望,不意所见景色与故乡的风景很相似,因而沉睡心底的思乡之情顿然而起。
春日登楼怀归这是化用了哪位诗人的名句
《春日登楼怀归》中“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化用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名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此句翻译为:只见一脉野水,全无人摆渡;一叶孤舟,整日里在水面漂横。《春日登楼怀归》为北宋政治家寇准所创作,全诗内容为: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原文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译文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只有一只小船整日停在岸边。黄昏时荒寂的村中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
崔颢的《豋黄鹤楼》沒多高水平,是因为李白的两句诗而爆红的吗? (原创)非也。不知题主听谓"崔颗的《豋黄鹤楼》没有多高水平”从何说起。
《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早春夜宴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的翻译
登上高楼向远望去,茫茫一片平野无际。汤汤河上空荡荡无一人,小船孤零零停在岸边 远处那个小村子,炊烟袅袅。一两声莺莺叫语从密密林中溢出 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可我却已是离家万里,想到这,不由惊醒。
(1)“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小题1: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小题1:全诗首尾的“聊”与“惊”二字用的极妙。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赏析】作者任巴东知县时作此诗。据曾巩《隆平集》卷四,所登之楼为巴东秋风亭。春日登楼,本只是随便望望,不意所见景色与故乡的风景很相似,因而沉睡心底的思乡之情顿然而起。“远水”一联,从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化出,而极其自然。
《春思》宋。陆游兀兀治聋酒未醒,霏霏泼火雨初晴。愁看入户桃花片,闲听争巢燕子声。百疾侵陵成老大,一春转盼又清明。
书写羁旅相思的名作,全词塑造一个游子形象,上阙着意描绘登楼远望所见的深秋景色来点染离情别绪。
寇凖《春日登楼怀归》赏析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 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 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 -----寇凖
这首五言律诗,有人认为“当是莱公谪外时所作”(见王文濡编《历代诗评注读本》上册),其实不然。它作于寇凖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时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说:“莱公初及第,知归州巴东县(故城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司马光《温公续诗话》道:“年十九进士及第,初知巴东县,有诗云:‘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十二引《蜀道驿程记》亦道:“公在巴东有‘野水、孤舟’之句为人传诵”,另外葛立方《韵语阳秋》也有类似说法。此说当可信。
全诗前三联写春日登楼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申为“远”。一个春日的下午,诗人公务之暇,大概这样想: 闲着也是闲着,姑且登上高楼去眺望一下吧。
次句至颈联都写望中之景。次句总览。上楼伊始,放眼望去,首先摄入诗人眼中的,是“杳杳一川平”,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因为他站“高”眺望,所见自然杳远。
颔联俯察。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看楼前底下有无别致的景色。原来在这片广野中,竟横卧着一条河流,水上还有一条渡船。不过,四野空旷无人,既不见渡者,连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儿去了。诗人不由好奇,便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儿。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个人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转在水里飘啊悠的,诗人心里琢磨着: 看来这条渡船自清晨渡人后,就一整天地被船家撂在这儿了。这一联纯粹的写景句,宋人葛立方竟认为:“寇忠愍少知巴东县,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奈何时未有知者。”(《韵语阳秋》卷十八)这是从何说起呢?因此遭到清人何文焕的诘难: 此联“乃袭‘野渡无人舟自横’句,葛公谓其‘以公辅自期’,强作解矣。”(《历代诗话考索》)何氏的意见是正确的。
寇凖因为“平昔酷爱王右丞、韦苏州诗”(范雍诗序语),所以此地看见相仿景色时,很自然地受到韦苏州(应物)《滁州西涧》诗的触发,便随手点化了韦句,而意境比韦来得丰厚,如斯而已,何来“公辅自期”之思?葛立方之说显然是穿凿附会。
颈联写抬眼见闻。霭,轻烟;断霭,谓烟时起时没。诗人伫望楼头已久,因此当他目光移开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所以冒出了缕缕轻烟。高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寺,听得出有几只黄莺在那儿啼啭着。
也许是流水、渡船、炊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色的回忆,抑或是无所栖托的黄莺(流莺)的啼声唤出了诗人心中对故居的思念,总之,登楼见闻领出了尾联的怀归之情。此时,诗人不可遏止地怀念起故乡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泾水浊,渭水清)流经的下邽(今陕西渭南),就是自己的故里,在那里,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有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之中,诗人仿佛已置身故园,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庄……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蓦地一阵心惊,他回过神来: 咳!此身还在异乡巴东呢!这时,他的心头该有何感想呢?然而他不说了,就在“惊”字上收住了笔。
全诗一首一尾的“聊”与“惊”二字下得极妙。“聊”,说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然后再因登楼见闻逗引出怀归之情,诗意与诗题相合。“惊”字下得生动警切,它揭示了诗人由遐想到突然惊悟的心理状态,含蕴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诗人对故园的依恋之情。
由于写景是全诗的重心,因此读者的注意力也多被这对仗工稳、生活气息浓郁的二联景句所吸引。尤其“野水”一联,妙手偶得,浑然天成,更博得了人们赞赏。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以为它“深入唐人风格”。王渔洋把它转引入《带经堂诗话》的“佳句类”内,连北宋翰林图画院也将此联作为考题来品评考生高低,这都说明这首诗以写景驰名,以致本来写得并不差的抒情句却为它所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