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旗沽酒趁梨花”是谁的诗?
“青旗沽酒趁梨花”出自白居易的《杭州春望》。此句的意思是:乘着梨花开放在挂着青色旗酒肆中饮酒。当时的杭州有一种酒名为“梨花春”,要趁着梨花时熟时酿造。“青旗”是指酒坊挂着的旗子,“沽酒”有买酒、饮酒的意思,那么整个句子就解释得通了。
关于远山望海诗词有: 1.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2.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译文 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
白居易杭州春望全诗如下: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接下来,我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释。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杭州期间,欣赏到杭州春景的美丽和繁荣后所作。
谁开湖寺草绿裙腰 白居易《杭州春望》审美赏析
《杭州春望》为长庆三年( 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中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体现出了西湖美景中的人文情怀。全诗如下: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1遥思毗陵馆,春深物袅娜。——出自唐·白居易《郡斋暇日辱常州陈郎中使君早春晚坐水西馆书事诗…酬之》 1风动翠条腰袅娜,露垂红萼泪阑干。
屈大均没有带有柿字的诗,其他诗句有: 1.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杭州春望》 2.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九江春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它的译文: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中闻鹧鸪,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垂柳吐金丝。
次韵翰林金侍讲大阅诗的翻译?
帝城: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唐王维《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白绫是一种布料,就是白色的绫罗。 2.三尺白绫出自洪昇《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杭州春望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七律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城东楼名望海楼。]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诗中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
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澎湃的潮声,涌进伍员庙;青青的柳色,掩映着苏小小家。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着让你趁着梨花买酒喝。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心孤山寺的道路?长满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绿色裙带一样,向西南方向倾斜。
杭州春望译文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曙光中的朝霞映照着望海楼,在白色的护江大堤上踏着干燥的沙砾。 晚上海浪的声音飘进伍子胥庙,碧绿杨柳饱含的春光藏在苏小小家里。 穿红衣女孩在织造着夸张的绫形花纹,乘着梨花开放的好时节在挂着青色旗酒肆中饮酒。 是哪一个在孤山寺边开修白堤,堤上碧绿的青草绿得好像斜披着一件绿裙。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首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岂非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不能肯定它就是从白居易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但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