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是什么书法
文征明以一副《滕王阁序》行草书被历史评定为天下第十一行书,可见这幅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地位,也不愧为大明才子,在众多的书法中脱颖而出,这也与其勤奋好学的态度分不开的,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行书字帖,光是著名的,就能列出一长串。再加上非著名的不只要写多长!废话不说,直奔主题吧。 一,兰亭序。 二,王羲之墨迹尺牍合辑。
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 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适当的借鉴一下二王,学学圣教序,看看书谱,描描篆隶,对结字和线条有所提高,然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咱们就写咱们得江湖体,万一江湖体颠覆了怎么办。
采星驰。... 原文(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是行书书法。文徵明(原名壁、作璧,字徵明,号衡山居士,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征明书法怎么样?
文征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文徵明行书《金粉福地赋》手卷,全篇笔力扎实而圆熟,细瘦处如画沙印泥,沉厚处若绵中裹铁,快捷处牵丝映带可陆断犀象。文征明最美小楷《琴赋》,小楷书的代表,方整中有温纯精绝之古意,笔力遒劲,挥洒自如。文征明《滕王阁序》书法,典雅之韵,气定神闲,温润洒脱。
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没有尺幅,所以无从得知字的大小。
文征明最好的行书是《滕王阁序》。在中国传世的历代经典行书作品当中,有一件堪称极品的神作,这件作品乃是明代的大书法家文征明80岁之后的名作,也是他一生当中行书的代表作。此作便是著名的《滕王阁序》。
文徵明介绍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苏州博物馆藏。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书法上有颇高的造诣。苏州博物馆藏。《滕王阁序》,温润醇厚,儒雅而独具书卷气,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君子书风。
怎么看待文徵明的书法?
文征明是难得的“四绝”全才,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也无一不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七十二班武艺样样精通。
200多字,明代书法家文徵明行书作品《滕王阁序》,纸本,高23.5厘米,长211厘米,现为苏州博物馆收藏。
我是一人。为什么要用西方思维论述我们的书法,不要用艺术流派套用书法 。 在行书的发展史上只有两个流派,王羲之一脉和非王羲之同归一类。
薛夫彬行书作品《滕王阁序》就是典型的行书,非常象匠人之作,一笔一划皆遵循法度,个人特点并不突出。文征明行书作品《滕王阁序》则是偏行草,张弛有度,刚柔并蓄,属于上等之作。在文征明所有书法作品中都算出类拔萃的作品。
文征明《滕王阁序》被誉为“天下第十一大行书”,有人认为丝毫不逊色于王羲之的《兰亭序》。
文征明最好的行书
文征明滕王阁序书法采用行书草书结合的方式,行字间流畅自然,既有行书飘逸也有草书的灵动。
与历代书法大家相比,文征明的书法在气势尚不够雄浑,缺少锋锐,这是由他所在的和平年月决定的。虽然是四大才子,可文征明十次考举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五十四岁时,被人推荐才以贡生身份进入官场。所以,文征明的书法中更多的是老成和稳重。
文征明最擅长的就是小楷和行书,在书写滕王阁序时,文征明便采用了行书的方式。由于滕王阁序的背景是王勃的年少轻狂,所以文征明在书写之时加上少量草书行笔,使文章在稳重之时更多了一些狂野。文征明的书法可以体现出他的精神境界,少年成名却大器晚成,少了锋锐的他以稳重为根基,写出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草书上,当时人们评价他临摹怀素草书的作品颇有大家风范,这不是简单的模仿学习,而是直接有了怀素的意境。这就是关于文征明滕王阁序书法的介绍了。
文征明最好的行书是《滕王阁序》。
在中国传世的历代经典行书作品当中,有一件堪称极品的神作,这件作品乃是明代的大书法家文征明80岁之后的名作,也是他一生当中行书的代表作。此作便是著名的《滕王阁序》。
纵观整个书法史,文征明绝对是一个宗师级的存在,在“二王”一脉的帖学传承谱序当中,其继承者往往仅有寥寥数人而已,到了明代也仅董其昌、文征明、王铎数人而已,尤其是文征明可以说是一个宗师级别的存在,并且他的字也是真正达到了一种“人书合一”其书法独有的书卷气,更是堪称500年来无出其右者。
文征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
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
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
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