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筝金粟柱(听筝的注释译文)

沉鱼一梦 古诗鉴赏 4

听筝的注释译文

⑵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⑶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⑷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制的筝枕。 房,筝上架弦的枕。

具体解读如下:开篇描写画面,“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古筝在华丽的环境中发出动人的声音,弹琴的女子手若素净无瑕玉质纯洁,坐姿优雅得体。这一描述中蕴含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信息,形象地描绘出了女子弹琴的美好场景。接下来的句子“欲得周郎顾”,点明了女子的愿望。

鸣筝金粟柱原文: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解释:基本情境介绍 此诗描述了一种典型的音乐场景,一位弹奏古筝的女子在精心演奏。古筝的柱子装饰如金色的粟米,她在装饰精美的房间前,用洁白细嫩的手弹奏着古筝。

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这两句的意思很简单啊,就是讲一个人在玉房前弹琴。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原发布者:懒人711 ---杨维桢《鸣筝曲》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带有周郎的古风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金粟柱,古时桂的别称,这里比喻古筝弦轴的精致与细巧。玉房,借指弹奏古筝的女子的居所,象征着其生活环境的高雅与美好。金粟轴的古筝,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那以玉手轻轻拨弄的美人,正坐在玉房前,弹奏着古筝。为了吸引周郎的注意,她故意地时不时地拨错琴弦,以增加演奏的趣味性与不可预测性。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

古人所称玉房指的是: 1. 玉饰的房屋。多指神仙的居处。 2. 指华丽的房屋。 3. 美称花的子房。 4. 特指莲房。

鸣筝金粟柱,描绘了一幅古筝弹奏的优雅画面。那素手轻触金粟轴的女子,静坐在玉房前,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赢得周郎的青睐。她巧妙地通过故意拨错琴弦,引人注目。这诗作轻盈洒脱,寥寥几笔,便刻画出动态鲜明的舞台画面,让人仿佛看见筝柱的金色闪烁,白嫩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跃,以及那清雅的弹奏环境。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注释】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简析】: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译文: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释:金粟柱:古筝上的一种琴弦。素手:指弹筝的美丽女子。玉房:弹筝处。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他精通音乐,一旦听到弦声有误,便会立即指出。 拂弦:拨动琴弦。翻译:在华丽的房柱之间,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在弹奏古筝。

“鸣筝金粟柱”的意思是:拨动筝弦,发出悠扬的琴声,筝上的柱子是雕刻成金粟形的。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凭的《李凭箜篌引》。在实际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结合这首诗的整体意境和诗歌中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解释。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 一双玉臂千人枕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形容古筝的诗词?

以下是一些形容古筝的诗词: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李端《听筝》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拂弦:拨动琴弦。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五言绝句《听筝》,诗的全文如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5.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而如今已经是满头白发,不能添更多的愁了,便无所谓了,所以即使你想弹到天亮也没关系了。李端《听筝》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鸣筝金粟柱代表三个什么数

不表示具体的数值。鸣筝金粟柱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音乐记谱方式,用来代表音高。因此,鸣筝金粟柱并不表示具体的数值,而是用来表示音高的相对关系。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翻译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刘长卿《弹琴》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梁/沈约:《咏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听筝·鸣筝金粟柱古诗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听筝·鸣筝金粟柱古诗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筝·鸣筝金粟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端。其全文古诗如下: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前言】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注释】

⑴听筝:弹奏筝曲。

⑵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⑶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⑷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⑺拂弦:拨动琴弦。

【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听筝》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

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标签: 鸣筝金粟柱 古筝 素手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