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柳枝词读后感
郑文宝的《柳枝词》是写离恨,用了反衬手法,“画舸”“春潭”等美景寄寓离别时的不舍。同时,人还描绘了一个生活画面:“酒半酣”酒只半酣,船却起锚,多么的不舍和无奈啊!首诗抒写离情别恨。
关于亭亭古诗有: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出自魏晋魏朝·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2.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柳枝词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译文翻译 那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一动不动。它在等谁?哦,是外出的游子,喝着别离的酒,情意正浓。
"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
《杨柳枝/ 柳枝词》作者: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3.《柳枝词》作者:何希尧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4.《柳枝词》作者: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刘禹锡《杨柳枝词》其八说:“长安陌上无穷柳,惟有垂杨管别离”。因此,本诗第一句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我们可以想见,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作最后一刻的流连。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翻译
本句诗词出自郑文宝 的《柳枝词》,原文如下: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译文:堤上夹道杨柳繁茂烟雨朦胧,那万缕千条的柳枝让人愁绪更深。 飞絮满天飘扬离人远去,东风渐弱再难留住那美好的春天。
竹枝词是刘禹锡写的。 全文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柳枝词 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柳枝词》宋代: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巫山曲》唐代: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柳枝(柳枝词郑文宝)别名:杨柳态侍条、柳条。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胃、肝经。入药部位:枝条帆宽吵。形态特征:嫩枝圆柱形,直径5-10mm,表面微有纵皱纹,黄色。节间长0.5-5cm,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
——宋代·郑文宝《柳枝词》 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古诗三百首 , 柳树 , 送别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一动不动。它在等谁?喔,是外出的游子,喝着别离的酒,情意正浓。
这首诗抒写离情别恨。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刘禹锡《杨柳枝词》其八说:“长安陌上无穷柳,惟有垂杨管别离”。
郑文宝《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柳枝词赏析 郑文宝的《柳枝词》是写离恨,用了反衬手法,「画舸」「春潭」等美景寄寓离别时的不舍。同时,诗人还描绘了一个生活画面:「酒半酣」酒只半酣,船却起锚,多么的不舍和无奈啊!
第二空,可联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身世浮沉雨打萍”这类有寓意的句子考虑。
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在那儿我才能领受真正的自由。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宋·郑文宝《柳枝词》译文:高高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行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离去。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带着行人远去,满载着离恨去到那遥远的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自挂东南枝 歌词中诗词出处
载将离恨过江南【《柳枝词》(清)郑文宝(952-1012) 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在河之洲【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郑文宝《柳枝词》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3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王昌龄《春宫曲》 3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郑文宝《柳枝词》 2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李贺《春怀引》 2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杜牧《新柳》 2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东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李益《上洛桥》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柳枝词·郑文宝》原文与赏析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是一首“情致深婉”的抒情小诗。文学史上写别情的名句,象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大都通过喻体,使离愁别绪具体化。这首七绝却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变化出新。诗人将画舸作为寄托离情别绪的整体形象,贯穿全诗,不断变换角度,赋予它以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写法新颖别致,反映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首句的“画舸”是装饰得很精美的小船;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寒潭水满,船儿被高高托起,为下文“烟波”、“风雨”张目。一个“系”字,暗扣题意,指船儿系在春潭岸边的“柳枝”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刘禹锡说: “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垂杨绾别离。”柳枝系着画舸,也系着离人的心。这样曲折地暗示别情,的确见出深婉之致。这句,诗人是从岸上深情地注视这只正酝酿着离别的画舸,第二句就变换角度,转而描写船舱里面:惜别的人们正各举离觞,可是酒到半酣,兴犹未尽,惜别的话没有说完,船儿就要启航了。句中“直到”,一作“只向”,一作“只待”。作“只待”似乎更饶情致,把“画舸”写活了。它早已不安地等待着,不许离人兴尽,急着执行自己的使命。同下文的“不管”勾连,全诗更显得一气流注。
这首诗的新颖别致,尤其表现在三、四两句: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第一,明明是诗人伫立岸边,目送行舟,“离愁渐远渐无穷”,却不直说,而无端埋怨画舸。前人论诗,有所谓“无理而妙”,“写情能到真处好,能到痴处亦好”,此即其例。第二,由船之载物产生联想,把离情对象化,似乎它是可载之物,行者的情,住者的情,都堆积在画舸上,使人觉得这离恨有很重的分量,增添了抒情的效果。第三,“烟波”、“风雨”,情中点景,一石双鸟。一方面是说当此烟波浩渺、风雨如晦之际,人们更不忍分别,然而画舸却如此无情,“不管”这些,只顾前行,使对画舸的埋怨更具情致;一方面是画舸渐行渐远,融入烟波风雨之中,似乎诗人的离恨也无边无际,充斥整个宇宙江天,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正是由于诗人将这种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内涵赋予了他笔下的画舸,并围绕它烘托出一个情感氛围,因而使得画舸和自然景观构成一个整体意境,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廿四引《蔡宽夫诗话》云: “尝有人客舍壁间见此诗,莫知谁作,或云郑兵部仲贤也,然集中无有。好事者或填入乐府。”可见当时已广泛传唱。后周邦彦把这首诗改成了《尉迟杯》词:“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李清照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词)句;王实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西厢记》)句。可能都受到这首诗不同程度的影响。
古今柳词,惟郑文宝一篇有余意也。……终篇了不道柳,惟一“系”字是工夫,学者思之。( [宋]何汶《竹庄诗话》引《诗事》)
诗意大抵出侧面。郑仲贤《送别》云: “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人自别离,却怨画舸。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亦然。文出正面,诗出侧面,其道果然。(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唐人中惟太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一首,前三句一气连说,末句一扫而空之。此诗异曲同工,善于变化。(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