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版本推荐(《战国策》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谎言掩埋我的卑恋 古诗鉴赏 3

战国策(带注释)的哪个版本好一些?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战国策全译》,由著名学者:王守谦、喻芳葵、王凤春、李烨等译注。属“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从书”。就其内容而言,无论是注释,还是白话翻译都很到位。

《战国策》的现代翻译版本众多,建议你阅读贵州版的《战国策全译》,该书既有注释,又有白话翻译。其内容不但齐全,而且采用的是分段注释和分段翻译,很适宜初学者学习。缺点是:没有分析和。如果你想看有分析和的《战国策》,可选择《谋略与雄辩宝典》一书。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它记录了当时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

关于酒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根据古籍记载和民间传说,现在普遍认可的是仪狄酿酒和杜康酿酒这两种说法。

《 战国策》 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鲍彪和吴师道的版本是按国别重排顺序的,有些还和原本排序不同。要看你是怎么看 如果你想按照时间顺序看,柯镇昌和邵炳军的战国策文系年注析把战国策一篇篇都打乱了,然后重新根据时间排列,但他们的时间不一定对 何建章的解释比较全,如果PDF很多地方要翻到前面看。

中国十大古曲的组合分别为: 1.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这首中国名曲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目前有着多个版本的曲谱,并主要分为琴曲和筝曲两种。

建议你购买《战国策》的版本是: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著名丛书中的《战国策全译》。

好的版本推荐:战国策校注本和译注本。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哪个版本的战国策较好,推荐以下两种类型:1. 战国策校注本:校注本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类版本通常会对原文进行详细的校勘和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通史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柏杨先生历时十年写成。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用简单易懂的白话文翻译过来。

想更深入了解殷商还有周王朝历史,觉得很有趣,大家有没有好书推荐呢?

你好,我是《简说西周史》作者唐封叶|叶话文史,内举不避亲,向你推荐2019年6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本人作品《简说西周史》。

推荐版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战国策》。该版本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内容完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战国策》在编纂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还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友好。注释准确。

关于《战国策》的注释书,有以下几种推荐:范祥雍的《战国策笺证》或诸祖耿的《战国策集注汇考》:这两本注释书考证详尽,是繁体竖排的。齐鲁书社出的《战国策》:这本书只有正文和高诱注,没有今人的注释,价格也较便宜。何建章的《战国策注释》:这本书注释很详细,且是简体横排的。

按国(诸候国)为主体,分类记载历史。最早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战国策推荐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上古有两个版本的战国策可以考虑,一个是全两册精装版《战国策》,一个是“中国要籍集释丛书”系列精装全两册《战国策笺证》由范祥雍先生笺证,范邦瑾先生协校。这两个版本都是以姚氏本为底本。

西汉刘向编纂了哪些书?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你读完《中国古代散文选》即可。或者看《古文观止》,《战国策》太难了。你试着找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战国策》吧。

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三家注《史记》。如果自己的古文功底一般可以读:岳麓出版社的《白话战国策》、中华书局全注全译《左传》、中华书局韩兆琦全注全译本《史记》。最后要告诉你:没有哪一本(套)单独的书是最好的版本,只有你把好几个版本的书都融会在自己的脑子里才能形成自己最好的版本。

其中朱本军的《政治游说》就比较好,有地图,也会写各策之间的关联,和各国的形势分析,但是这个人基本功很差,很多地方写的错误比较多,立场我也不喜欢,最近他出了第二本书,还社科院推荐。

战国策?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我需要战国策的一切资料

解析: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说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它不作于一时,也不成于一手。战国时,有专门从事外交策略研究者,他们探讨如何揣摩人主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腕,约结与国,孤立和打击敌国,史称纵横家(见合纵联横)。他们对于谈说之术非常注重,为了切磋说动人君的技艺,就要不断地收集材料,储以备用,有时并亲自拟作,以资练习。《战国策》即因此而产生。

《战国策》中的权变故事,大体可分作两类。一类是早期作品,写作时去事件发生的时代不远,说辞大体符合历史事实,史料价值较高,《战国策》中许多中短篇说辞都属于这一类。不过由于传闻不同,同记一事有时也不免互有出入。另一类是晚出的拟作,拟作者对史事已颇茫然,其中许多都是托喻之言,虚构之事,谈形势则扜格难通,言地理则东西不辨,《战国策》中的许多长篇说辞大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说:“世言苏秦事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其他人的事迹也有类似情形。

《汉书·艺文志》共著录了纵横家十二家,二百零七篇。西汉末年,光禄大夫刘向奉诏校书,见到了皇家藏书中有六种记载纵横家说辞的写本,内容庞杂,编排错乱,文字残缺。它们有《国策》(并非今本《战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几种不同的名称。刘向依其国别,略以时间编次,定着为《战国策》三十三篇。东汉时高诱为此书作注。隋代已残缺不全,今仅存十篇。

除刘向所见者外,当时还有不少在民间流传的纵横家说辞。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一部和《战国策》类似的书,由整理者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这部帛书共二十七章,有十一章见收于《战国策》和《史记》,其余十六章是佚书。

由于秦始皇焚书的重点是各国的史书,故《战国策》为后世治史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料,司马迁就曾采取其中的九十多事载入《史记》中。而且《战国策》所收多是优秀散文,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策》(部分

《战国策》在流传中颇有亡佚,到北宋中期已散佚了十一篇,由曾巩访之士大夫家,才重新补足三十三篇之数。今天所见的《战国策》,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分国编次,共三十三篇,四百六十章,也有分为四百九十七章的。其所记史事,上起公元前490年知伯灭范、中行氏(《赵策一》),下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燕策三》),反映了这二百七十年中重要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古楼兰废墟发现了一张不晚于魏晋时代的《战国策》写本残片,其内容同于姚宏本《燕策》第一章的末尾和第二章的开头,可见今本流传有绪,大体保存了刘向编订的原貌。

《战国策》的版本大致有两个系统。南宋初年,剡川(今浙江嵊县)姚宏校注此书,态度谨严,忠于原作,书成于绍兴丙寅(1146),不久就有刻本。此本在清代经黄丕烈影写复刻,收入《士礼居丛书》,流传极广,今通称姚本,其中包括东汉高诱的残注和姚宏的续注。和姚宏同时,缙云(今浙江缙云)鲍彪也为《战国策》作注。鲍氏改动原文,重新编次,受到后世许多人的讥评。元代吴师道撰《战国策》注,对鲍注订误补缺,释疑解滞,甚便读者。《四部丛刊》初编曾把吴书的元至正十五年(1355)刻本影印收入,其他的重刻本流传的也很多。此本今通称鲍吴本。此后,中外学者研究《战国策》的不少,或零篇短札,或巨制宏文,各有所获。

近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诸祖耿有《战国策集注汇考》,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战国策》,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因此书思想活跃,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广泛传播,后来便逐渐残缺不全。如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有《蒯通说韩信自立》一篇,曾被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淮阴侯列传注》所引,但后来《战国策》中此篇佚失。据《崇文总目》称,共散失11篇。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从士大夫的私人藏书中访求书籍,并加以校订,正其谬误,又重新凑足了33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曾巩所校订的

《战国策》与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在篇目上已有出入。所以,历史上就存有两种文本的《战国策》,刘向所编为古本,曾巩所校补的为新本。

今本《战国策》的篇目如下:

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3.《秦策》5篇,分为64章。4.《齐策》6篇,分为57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6.《赵策》4篇,分为66章。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9.《燕策》3篇,分为34章。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以上共33篇,486章。这是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由东阳人吴师道依据曾巩校补本而订定的。吴师道所著《战国策校注》通行至今,另有宋人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近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东汉高诱曾为旧本《战国策》作注,今残缺。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内容相似,可补今本《战国策》之讹误与不足。

《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它是由多种书编订而成,显然不会是一人所作。人们对作者所处时代作了大量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战国时人作。

书中有许多人和事都是战国时代的,如长平之战、荆轲刺秦王等,故可断定其中大部分是战国时人著的;二是秦末楚汉之际人所著。如古本有《蒯通说韩信自立》,大概就是楚汉时人的著作;三是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西汉时有许多人如蒯通、边通、主父偃等都好“长短纵横之术”,蒯通还撰有《隽永》凡81首,通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权变和自己关于纵横之术的理论,故有些学者考证推论刘向所依据的《短长》、《长书》、《修书》,可能就是西 *** 所学之长短纵横术,或者直接就是蒯通的《隽永》,而蒯通可能就是《战国策》一书的作者之一。但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还缺乏确实的根据,如果说《战国策》的一部分是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还有一定的道理。

《战国策》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尤其是刘向编校成书的古本,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占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战国策》是继《春秋》之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的历史记载。如果从楚汉起事之年算起,即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上推245年,正好是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其始。在《左传》、《国语》之后,《楚汉春秋》、《秦楚之际》之前,这中间245年的史料空白,主要靠《战国策》来填补。《战国策》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如西周君、东周君二国的情况,楚幽王为春申君之后,郭开谗李牧,吕不韦立子楚,嫪毐乱秦宫等,都是独家占有之史料,是司马迁修《史记》取材的唯一史料来源。

《战国策》很多篇是战国时人或稍后时人所著,其底本又是各国史策,故其中史实比较可信,真实性亦高。故司马迁修《史记》,采用《战国策》的史料计有八九十处。在战国诸子所著书中,也屡被征引。例如《楚策四·客说春申君》,见于《韩非子·奸劫弑臣》篇;《魏策一·文侯与虞人期猎》,见于《韩非子·说林》篇;《秦策一·张仪说秦》,见于《韩非子·初见秦》篇;《中山策·主父欲伐中山》,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见于《吕氏春秋·知士》篇;《齐策三·孟尝君在薛》,见于《吕氏春秋·报更》篇;《魏策一·魏公叔痤病》,见于《吕氏春秋·长见》篇;《魏策二·魏惠王死》,见于《吕氏春秋·开春》篇。

司马光着《资治通鉴》,战国时史料亦取自《战国策》。

《战国策》中所收游说之士的纵横之论,反映了战国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纵横家们在当时的社会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感人,有声有色的活剧,《战国策》为后人留下了那段历史的宝贵材料。受战国纵横家们的智慧、谋略的影响,至西汉时还涌现了陆贾、边通、主父偃、徐乐、邹阳、严助、庄安等一批纵横家。

《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笔调辛辣,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说明抽象的道理,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后来成了著名的典故,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初著名散文家贾谊、晁错、司马迁,宋代的苏洵、苏辙、苏轼的散文都受到《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中运用的工整的对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对答、抑客申主的写法,亦为汉赋所继承。

刘向为《战国策》一书命名,也同时为那段纷纭复杂、多姿多采的历史命了名——“战国”的名称由此而来,这也可看做是刘向编校《战国策》的额外收获吧。

标签: 国策 纵横家 注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