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邢桂州》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送邢桂州》年代:唐作者王维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
出自《送邢桂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友人邢济就任的诗。全诗借助想象友人此行一路击水扬帆所见风光,描写从镇江经洞庭到桂州沿途所见的景物。颈联两句犹为精彩。原文及译文为: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译文: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王维、孟浩然,皆为唐朝的第一流大诗人。在我心目中,除了李白、杜甫之外,就属于王、孟了,两人在唐代诗人里至少可以排得上前五。
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妙句之妙)———唐·王维《送邢桂州》这是唐代诗人王维送行诗中比较出名的一首。朋友邢济在京口(今镇江)取水路前往桂州,王维去送别,目送孤帆碧天,有感而发。太阳将落,水光与日光融合成一片,发出耀眼的白色,蓝天和绿地浑然青色,又仿佛是被滚滚而来的碧波染成。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意思是:夕阳落下,江湖(洞庭湖)水面上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晚潮涌来,青山碧水连成一体。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出处该句出自《送邢桂州》,全诗如下:《送邢桂州》王维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的诗词
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有《送别》、《送梓州李使君》、《送邢桂州》等。《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您能不能回来呢?《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唐代:王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送邢桂州》唐代: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王维写的关于送别的诗句
唐代:王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送邢桂州》 唐代: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尤其是王维的山水诗多以“青(绿、翠、碧)”,“白”两色作基色,青白对比,一浓一淡相间,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欹树》“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白石滩》“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送邢桂州》唐代王维: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洛神赋》魏晋曹植: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
王维写的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简要介绍一下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主要内容。
雪景 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王维的诗意境好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邢桂州/王维《81》《96》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表达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邢桂州:邢济。桂州:桂林。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赭(zhě)圻(qí)、赤岸:山岭名。将:且,又。击汰:划船,源自《楚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王维的作品有:《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邢桂州》、《送梓州李使君》、《酌酒与裴迪》、《汉江临眺》、《洛阳女儿行》、《山水论》、《终南山》、《临高台送黎拾遗》等等。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属于如今的山西运城人。
王维《送邢桂州》诗词鉴赏
送邢桂州
唐代: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译文
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
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
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
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注释
邢桂州:指邢济,作者友人。桂州:唐州名,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西桂林。
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南朝梁简文帝《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京口:唐润州治所,即今江苏镇江市,位于长江边。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宋书·武帝纪上》:“公大喜,径至京口,众乃大安。”
风波: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古由京口沿江而上,过洞庭,经湘水,可抵桂州。《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
赭圻:山岭名。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晋桓温曾于其麓筑赭圻城。《晋书·桓温传》:“隆和初,诏徵温,温至赭圻,诏又使尚书车灌止之,温遂城赭圻居之。”赤岸: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
击汰:拍击水波。亦指以桨击水,划船。《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扬舲:犹扬帆。舲是有窗的船,扬舲谓划船快速前进。南朝梁刘孝威《蜀道难》诗:“戏马登珠界,扬舲濯锦流。”
⑹合浦:古郡名。汉置,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县东南有珍珠城,又名白龙城,以产珍珠。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采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后汉书》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
使臣星:即使星。典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
首句写京口(即今日镇江)送别场景,“铙吹喧京口”,钟鼓齐鸣,运用通感,以听觉感受来写视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送别场面之热烈壮观。“风波下洞庭”,这一句点明邢济取水路前往桂州,一个“下”字勾划出了由江入湖、扬帆直济之气势。首联不落渲染离情别绪的窠臼,反而写得意气昂扬,而惜别感情则隐含于中,“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碧天、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着。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颔联承上联写路途所见。“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可能在桂州境内。这两句诗看似平铺直叙,实则颇具匠心“赭”、“赤”都是暗色调,与诗歌昂扬奋发的风格和谐统一。“击汰”意谓击水,“扬舲”即开船,语出《楚辞》:“乘舲船兮余上沅,齐吴榜以击汰”,这一句化用成句,如盐入水,非常巧妙。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颈联笔势陡转,以飞动之笔触写江湖风光。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滚滚而来时,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正显出诗人炉火纯青之功力。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尾联化用两个典故,表达企盼祝愿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孟尝故事。《后汉书》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这两句意思是:邢济的赴任,将会使桂州出现安居乐业的局面。这一联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紧扣当地故实,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辞不卑不亢、真诚恳切,十分“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