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韵七绝的平仄格式?
有2种,如下: (一)平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七绝)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即:①平起首句入韵,②平起首句不押韵,③仄起首句入韵和④仄起首句不押韵。
平起仄收式(平起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七绝·劲草(新韵)疾风刮倒仍爬起,暴雨摧残复再生。冬季身枯根尚在,|雪溶重又把春迎。
第一种:【平起首句入韵式】逢四句押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第二种:【平起首句不入韵式】逢四句押平韵,首句不用韵。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七绝平水韵的平仄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种:七绝平起首句押韵。第二种:七绝仄起首句押韵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调,第三句仍然收仄脚。第三种: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很少见。第四种: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按平仄律,七言绝句有四种标准句型: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两字是仄仄。
仄起式:(1)首句仄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所总结的七绝平起式规则)。(2)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回乡偶书》的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也叫“七绝”。 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七绝的平仄格式主要有四种。 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的四种平仄格律?
七绝的格律一般分为平起、平起首句入韵、仄起、仄起首句入韵四种。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则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七绝的“对”,只有两种形式,即: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必须与下联的出句平仄相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除了三句尾字平仄不变,即第四句韵脚须为平声,第三句尾字须为仄声外。 其余均可视所采用的格式作出相应的变化,但变化时须满足格律诗原则,须顾及“忌讳”,不可犯“三平调”,“孤平”等忌。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平起式两种: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两种: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平) 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一定的,七绝与七律的格律要求是一样的,所谓135不论,246分明,也就是说七个字句子中,位于1.3.5这几个位置的字平仄要求可以放宽,不一定要平仄相对。
七绝必须讲究平仄吗?
七绝是四句二十八字的短篇诗文,通常是首、颔、尾三联押同韵,颈联的要求较宽泛。具体起韵如下:七绝 平起首韵⊙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诗四句的平仄规律 ——你说的就是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也叫“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七言绝句的第一种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的第四。
七言绝句(七绝)必须遵循格律要求,简单的说就是"替"、"粘"、"对"一定要体现在七言四句的组成结构中。 由此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就表现出来。
七绝的四种平仄格律?
七绝的格律一般分为平起、平起首句入韵、仄起、仄起首句入韵四种。
以下是诗谱:
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简称七绝,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虽然七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以律绝为主,但与五绝一样,古绝之形成还是先于律绝。现代国内外学者一般倾向于以北朝乐府民歌为七言古绝之源。也有学者认为七言古绝的源头应追溯到西晋的民谣。虽然汉魏时已有曹丕《燕歌行》这样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体的出现,是在西晋的歌谣中。这就是逐句押仄声韵的《豫州耆老为祖逖歌》:“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不仅未能充分协律,而且作风比较板滞(如常用对仗作结,有类律诗的前半截),缺乏悠远的韵度。初唐比较知名的诗人如沈佺期、宋之问,律诗写得很好,七绝水平却一般。进入盛唐,大量的七绝诗人涌现,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确是当时诗坛上的一批七绝高手。代表七绝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二人。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李白的七言绝句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中唐时,擅长七绝的诗人不少,如李益和刘禹锡等,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及至晚唐,七绝在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手里又有了新的发展。
七言绝句,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