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诫子书》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诫子书》的核心思想是劝勉子孙勤学立志,修养个人品德应从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做起,切忌懒惰与急躁。2. 文中以“静”为核心,论述了做人治学的经验,明确提出失败源于“躁”,两者对比鲜明。3. 诸葛亮在信中强调淡泊明志、宁静修身,指出淫慢与躁进对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作品原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主旨诫子书主旨是什么
《诫子书》的核心宗旨在于敦促儿子树立远大志向,并强调修身养性必须源自于淡泊明志与宁静致远的内在修炼。书中特别警示,懒惰与急躁是成功的最大障碍。文章以“静”字为轴心,详述了为人处事的智慧,并以“躁”作为反面教材,强调了二者的鲜明对比。
主旨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想要劝诫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在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都要勤加努力,并且需要不断的通过学习来使得自己得到进步。
诫子书的中心句:静已修身,俭已养德。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诸葛亮"诫子书"的中心内容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另外这里还有原文及注释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初中语文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其常识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学常识:了解作者诸葛亮及其作品,理解《诫子书》的创作背景和目的。
《诫子书》的主旨是强调修身养德的重要性,提倡在静谧中培养品德和学识。2. 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确人生目标;只有宁静专一,才能达到远大理想。3. 他教育儿子,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勤奋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没有志向则无法在学习上取得成就。
《诫子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
《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赏析:
围绕着《诫子书》提炼出一个“静”字,“静”字从青从争,古同净。“青”乃东方初生之色,“争”乃上下两手双向持引之力争坚持状。“静”字本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天地合一,浑然天成,坚守本色,秉持初心,不受外扰。
子牙先生《太公六韬tāo》中讲:“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万物有盈,生命有终;万物有静,生命有初。诸葛孔明于人生最后一年,为唯一的8岁儿子诸葛瞻所写的这篇《诫子书》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部分,从正面阐述“静”之重要性。三个“静”字,“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分别从修身、致远、为学的角度出发。
文章后部分,从反面阐述“静”之重要性。一旦静之不存,则人内在“淫慢”,不能自己;外在“险躁”,亦不能自主;内外交困,岁月“枯落”,结果也只能是“将复何及”了。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工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