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十首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十首古诗:《山中杂诗》——作者:吴均 (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释义: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首古诗词有哪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语文版教材七年级所学古诗: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5课 诗五首:杂诗 王维夜雨寄北 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
七年级下册的十八首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 后五首古诗 《滁州西涧》韦应物(七下课外)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下课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有如下:绝句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北宋文学家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都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心境。七年级下册的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这五首都是唐宋时期的名家之作,每一首诗都是以写景为主,抒情为辅,借景抒情,寄托诗人的理想、志向、情怀或哲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七年级古诗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七下原文如下: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朝代】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作者】杜甫【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晚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七年级语文古诗四首
古诗赏析是我们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难点,所以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为以后打好基础。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赏析一
竹里馆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析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著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著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赏析二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溼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著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赏析三
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赏析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赏析四
木兰诗 /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1.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课文
2.七年级古诗四首
3.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