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泪
肠断更无疑。【注释】[1]这两首《望江南》皆为后主亡国归宋之作,风格和内容接近,因此有人认为这两首词实属联章词,即内容、形式上有密切联系的两首同调词。第一首重在追念昔时故国繁盛景象,第二首则重在抒发今日亡国凄清境况。据说李煜因念及旧宫嫔妃的悲苦,因而作此词对其作劝慰之语。
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出自:《望江南·闲梦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的词作。原文:望江南·闲梦远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五代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有多少遗恨呀,都在昨夜的梦魂中。
释义: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出处: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望江南·闲梦远》。原文: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赏析 这首词写梦忆江南,为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一切多从词中出。
望江南唐李煜的古诗
望江南唐李煜的古诗如下:作品原文:其一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其二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闲梦远, 南国正芳春。
这首《望江南》通过对梦境中游上苑情景的描写,表现词人囚居汴京时的哀痛心情。
望江南 李煜 系列:关于伤怀的古诗词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翻译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 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 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望江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
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2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李煜两首《望江南》风格和内容接近,因此有人认为这两首词实属两个联章。【句解】: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篇直抒胸臆,“多少恨!”下笔突兀,令人不觉一惊,“昨夜梦魂中”词人满腔悲恨都源自昨夜梦一场。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苦,离恨更深,... “多少泪”即“多少恨”之续写,“一晌贪欢”后,悲情更苦,离恨更深,作者再也无法自制,只能任凭“多少泪,断脸复横颐”了。
《望江南》通过对梦境中游上苑情景的描写,表现词人囚居汴京时的哀痛心情。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出自哪里?
出自五代李煜的《望江南·闲梦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译文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简述:李煜《望江南》中体现芳春景象的句子是: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原词:望江南·闲梦远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李煜 望江南·闲梦远 《望江南闲梦远》 作者:李煜 原文: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释: 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1)原文: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2)意思:我有多少的泪水,纵横交错地流在脸上。我的心事不用拿来边哭边诉说,那笙箫不要在我流泪时吹起呀,我现在无疑已是极度伤悲了。
白居易作词调根据词末句“能不忆江南”改名《忆江南》,温庭筠又易其名作《望江南》,李煜词中《望江南》、《望江梅》为同一词调。本调正体为单调二十七字,至宋始有双调。李煜两首《望江南》风格和内容接近,因此有人认为这两首词实属两个联章。【句解】: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五代·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写景 , 抒情 , 思念故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著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词人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赏析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第一首写春景。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春满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第二首写秋色。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近、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明“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像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古代诗人,大都以笛声写离别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旧,有感于邻人吹笛之发声嘹亮,叹而赋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声?……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见,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故国的眷恋难舍之情。不过,它不像前面那样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点出,而是隐含于笛声之中。我们只有明了了这一点,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内容的实质。
总之,这两首词的写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对景色的特点作总的概括,然后再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具体描写;所不同者,是它们的色调和情调,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欢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 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