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读音(“倒映”的反义词是什么?)

骑着单车撞向火车 古诗鉴赏 1

宋四家米芾,与蔡襄读音

米芾(mǐ fú)蔡襄(cài xiāng)

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开豪放派先河,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襄”的读音:xiāng 部首:衣 笔画:17 五行:火 五笔:YKKE 笔顺名称: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横、撇、竖提、撇、捺 基本释义:1.帮助:共~义举。2.姓。

cài xiānɡ。宋代诗人蔡襄,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米(mi三声)芾(fu二声),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书法常有侧倾的体势,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深厚功力,写出天真自然的书法,典型的“八面出锋”,“刷字”,影响深远,即便当下学米的也很多。

“倒映”的反义词是什么?

“倒映”无反义词,其近义词为“反照”。 读音为[dào yìng] 释义:人或物的形象倒着映在水面上。

三蔡的读音是:sāncài。三蔡的拼音是:sāncài。注音是:ㄙㄢㄘㄞ_。结构是:三(独体结构)蔡(上下结构)。三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宋蔡确_蔡卞_蔡京三人的合称。引证解释⒈宋蔡确、蔡卞、蔡京三人的合称。

cài xiāng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根据题意,镶的右边是:襄。襄是上下结构,一共十七画,拼音念xiāng,基本字义: 1.帮助。 2.姓。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

蔡襄的读音

蔡襄-拼音càixiāng 词语解释 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进士。官端明殿学士,出知杭州。工诗文,尤精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楷书端重,行书温婉。碑刻《万安桥记》等传世。有《蔡忠惠集》。国语辞典 人名。(西元1012~1067)字君谟,宋仙游人。

漳州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所以早在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是著名的“闽南文化”的发祥地。

【出处】: 唐·孙思邈《四言诗》:“洪炉烈火,洪焰翕赫;烟示及黔,焰不假碧。

独树一帜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蔡襄怎么读?

1、蔡襄拼音:càixiāng。

2、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宋英宗即位后正授三司使,再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杭州。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的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集》等传世。

问题一:蔡襄怎么读? 蔡础(1012-1067),北宋书法家。

读音为:

蔡(cài)襄(xiāng)

问题二:蔡襄的读音是什么 cai(四声)xiang(一声)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他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

问题三:D怎么读 D(yáng)

解释:太阳升起:D鸟(指太阳)。D谷(古代传说中日出之处)

笔画数:7

部首:日

笔顺编号:2511533

释义如下:

作名词时,日出

D,日出也。――《说文》

曰D谷。――《书・尧典》。传:“明也。”

D谷搏桑在东方。――《淮南子・地形》

又如:D谷(古称日出之处)

薄吹消春冻,新D破晓晴。――蔡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

作形容词时,晴;晴天 。如:DD(晴热);D燥(天晴燥热);D旱(亢旱)

问题四:D的意思,D怎么读 D(yáng),形声。字从日从[,[亦声。“[”意为“播散”、“散开”。“日”与“[”联合起来表示“日光散发”,本义为日初升的意思。D(yáng) D,日出也。DD《说文》 曰D谷。DD《书・尧典》。传:“明也。” D谷搏桑在东方。

问题五:蔡襄是奸臣吗?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枫亭人。宋大中祥符五年,蔡襄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蔡襄的父母亲虽是农民,却是比较有文化,在教孩子读书识字同时给蔡襄灌输儒家思想。蔡襄的家在卧牛山下,门前有一株高大的松树,母亲常常指着挺拔的松树启发蔡襄,要他学习青松的高风亮节,从小用功读书,长大后报国为民。蔡襄童年时曾经到惠安随外祖父卢仁读书。卢仁青年时代专攻经史,能写一手好文章,参加过几次进士考试不中,就在家乡以教书为生。卢仁教学方法灵活,善于启发,极大激发了蔡襄独立思考的能力。

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19),蔡襄十八岁,参加开封府乡试,得第一名。第二年,蔡襄登进士甲科,名动京师,出任漳州军事判官。之后蔡襄先后在宋朝中央 *** 担任过馆阁校勘、枢密院直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和端明殿学士等官职,还在福州、泉州、开封和杭州等地出任过郡守。

蔡襄与范仲淹、欧阳修一起推行“庆历新政”,主张政治改革,启用革新人物。宋仁宗时,吕夷简当宰相,独断专行。宋仁宗对他言听计从,文武百官更是争相依附吕夷简。吏部员外郎范仲淹向皇帝进言,指出吕夷简以权谋私、任人唯亲。范仲淹就被贬到饶州。集贤校理余靖和馆阁校勘尹洙先后为范仲淹辩护同时被贬。

馆阁校勘欧阳修写信给高若纳,谴责他不但不为范仲淹辩护,反而迎合吕夷简。高若纳非常生气,欧阳修也被贬。一时间,朝廷奸臣群起攻击忠正贤臣为“朋党”。范仲淹离开京师时,竟然无亲友敢相送。当时任馆阁校勘的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赞扬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刚直不阿抨击高若讷趋炎附势。这首诗当时传抄天下。

蔡襄出任谏官时,不畏权贵,曾经上疏弹劾吕夷简八大罪状,请求罢黜吕夷简。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蔡襄还向皇帝推荐范仲淹、余靖、欧阳修、韩琦等人才。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虫灾,民不聊生,蔡襄上疏直接批评仁宗过失,劝告皇帝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承担责任。“庆历新政”期间,蔡襄根据当时形势,在政治改革、官吏选择、治兵用兵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

蔡襄出身农家,重视以民为本。在地方当官时,蔡襄同情民间疾苦,注意为人民办实事。福州又称“榕城”,就是因为当年蔡襄发动人民在福州广泛种植榕树。在两度任福州郡守期间,蔡襄依靠人民群众,修了许多塘、渠、浦、河,使城内河渠网络成为系统,对灌溉农田、水路运输、净化环境、增加水产收入等方面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庆历四年(1044),福州一带旱情严重,蔡襄一方面奏请减免福州人民税收,一方面发动群众修“古五塘”,用来灌溉农田。五塘在东湖,位于福州城的东北部,周围约有23里,是晋代严高任太守筑建新城时,与西湖同时开凿的。随着时间推移,东湖慢慢堵塞,数十里溪水无处可流,下雨就出水灾,无雨就出旱灾。蔡襄重新在东湖恢复古五塘,使大片农田受益,这件事情一直为后人纪念。

蔡襄发动疏导了原有的福州城内河道,自清水堰起至利涉桥、清泰桥,经开元寺至东康门桥。这一城内河渠网络系统一直保持了900余年,促进了福州城历史的繁荣和发展。

蔡襄下令各县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从大义渡夹道到泉州、漳州,总共七百多里,用来保护道路。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歌谣:“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为了取缔巫医害民,蔡襄选拔了一批青年学习医术,来为百姓治病。

为了纠正当时儒生沉溺雕琢文章的积弊,蔡襄聘请宿儒周希孟、郑穆、陈烈等人,教授“明理尽性”的道学。还亲自到学舍执经讲授。嘉v三年(1058年),蔡襄到泉州做太守。蔡襄在泉州主持建造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并亲自撰书《万安桥记》。洛阳桥在......>>

问题六:芾,怎么读音? 芾 fèi

部首笔画

部首:艹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五笔86:AGMH 五笔98:AGMH 仓颉:TJB

笔顺编号:1221252 四角号码:44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82BE

基本字义

1. 小树干及小树叶:蔽~(形容树木枝叶小而密)。

详细字义

1. ――“蔽芾”( bìfèi):形容树干树叶微小

2. 另见 fú

芾 fú

基本字义

1. 草木茂盛。

详细字义

〈形〉

1. 草木茂盛 [luxuriant]。如:芾芾(茂盛的样子。同沛沛、肺肺、旆旆)

〈名〉

1. 通“”。古代礼服上的蔽膝 [knee hide]

朱芾斯黄,室家君王。――《诗・小雅・斯干》

2. 又如:朱芾(红色蔽膝)

3. 通“绋”牵引棺材的绳索 [cord guiding the hearse]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诗・小雅・车攻》

4. 另见 fèi

问题七:宋四家米芾,与蔡襄读音 米芾(mǐ fú)

蔡襄(cài xiāng)

问题八:蔡京和蔡襄谁的写得字更好?各有什么风格? (一)“苏黄米蔡”的“蔡”是谁

蔡襄、蔡京皆以书法名世。书法史上所列宋四家,只说是苏、黄、米、蔡,至于“蔡”为何人并无

具体所指,以致后人常为之大惑。多数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宋四家即指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然而,宋四家中,蔡襄最为年长,书憨成就也堪称“本朝第一”、“独步当世”(苏轼语)却名列最后,让人生疑。那么,究竟“蔡”是指蔡襄还是指蔡京呢?

关于此,有两种说法。一说“蔡”本为蔡京,后改为蔡襄。如明人王绂在其《书画传习录》中记载:“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与之同朝的孙矿和张丑也有相似看法。孙k认为:“……宋四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之以君谟,则前后辈倒置,恐君谟不甘……。”张丑也说,“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蔡者谓蔡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焉。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三人都认为“蔡”本为蔡京。与上述说法一致的还有董其昌、郑板桥、朱和羹等。

另一说则认为“蔡”本指蔡襄。如清人杨宾认为,“宋四家书,本号苏、黄、米、蔡,后以蔡京当国,而亦以书名,遂以京易人。后以京小人,而书又无骨,仍以君谟易之,皆非三家同时出。”按杨氏之说,宋四家中的“蔡”本指蔡襄,可能以为蔡襄资历老、名气大、书艺高,他才更有资格列入。但因蔡京“当国”,权势遮天,有人便偷梁换柱,轻易将“蔡”换为“蔡京”了。

(二)蔡襄书法

蔡襄书法,师承晋唐。其行草多取法魏晋及二王,楷书则出于颜真卿。对蔡襄书艺,历来评价甚多。黄庭坚认为:“君谟《渴墨帖》仿佛似晋宋间人书,乃因仓卒忘其善书名天下,故能工耳。”“君谟真、行简札,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也。”蔡襄的行书多法魏晋,谨小慎微,恪守传统,由其行书《脚气帖》、《中间帖》等即可见得。因此启功先生指出:“蔡襄……行草书手札宜若可以舒展自如矣,而始终不见自得之趣,亦不成其自家体段。”

如果说蔡襄在行书方面是以对传统的继承为主的话,那么,他在草书方面却有所创新。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蔡襄的楷书,虽也如颜书那样,精研点画,严守法度,但相较其行书而言,则更趋保守。所以当苏轼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的同时,也指出其“大字不如小字,草不如真,真不如行”。坡公论襄,此当为是。现代书法理论家侯镜昶先生说,“宋人学颜,当推蔡襄为第一。然蔡书虽佳,终不脱唐书流风。真正的宋书,乃为苏黄米所开创。”这些说法与米芾说的“蔡襄勒字”一样,也凸现了蔡襄书风的乏“意”,未能彰显个面目。

(三)蔡京书法

蔡京的书法师承,正如其子蔡绦所言:“(蔡京)始受笔法于君谟,既学徐季海。未几弃去,学沈传师,及元佑末,又厌传师而从欧阳率更。由是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迨绍圣间,天下号能书,无出鲁公(即蔡京)之右者。其后又厌率更,乃深法二王。晚每叹右军难及,而谓大令去父远矣。遂自成一法,为海内所宗焉。”[8](P76)由此可以看出,蔡京的书法师承是由近及远的,即从本朝蔡襄入手,上溯唐代名家(徐季海、沈传师、欧阳询),然后直追魏晋(王羲之、王献之等)。在学书道路上,蔡京数易名家,但都对自己不满意,于是,干脆跳出旧辙,“自成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遂为海内所宗焉”。这也可说是蔡京尚意书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所以,相较于未能融入宋代尚意书风的蔡襄而言,蔡京则能顺应时尚,着力创意。如果我们以蔡襄的《脚气帖》和蔡京的《十八学......>>

问题九:蔡襄大研贴翻译成现代文怎么说? 5分 蔡襄是位有名的书法家。大研是古代的一座城市,就是说蔡襄现在流传的字帖。

祝您好运!

标签: 蔡襄 蔡京 君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