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重阳糕?这个糕点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寓意?
重阳糕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重阳节吃花糕就像中秋节吃月饼是一个道理,在人的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人们之所以要吃花糕,是因为有寓意,正如“九九”与“久久”谐音一样,“糕”与“高”谐音,所以,人们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要吃一些糕饼之类的东西,第一可以“步步登高”,而且吃糕求“高”,两者皆高,图个吉利。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步步高升。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称,汉代时,汝南人桓景师从费长房学仙。某日,费长房告诉学生:九月九日有大灾降临你家,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桓景依言行事,果然无恙。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夏历九月初九庆祝。2.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食用重阳糕,这种糕点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3. 重阳糕,亦称花糕或重阳花糕,不仅是应节食品,还承载着吉祥的寓意。4. 重阳糕的制作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发挥。
尊敬长辈:送重阳糕是对老人家的一种尊敬表达。在中国文化中,尊敬年长者被视为一种美德,通过赠送重阳糕可以表达对老人智慧、经验和贡献的崇高敬意。祝福健康长寿:传统认为,在农历九月初九这天吃菊花、登高,并食用特制的重阳糕能够避邪驱凶、祛灾延年。
重阳糕的由来和传说
岳飞与重阳糕的故事 在南宋时期,面对金国的南侵,抗金名将岳飞即将出征。据传说,岳飞的母亲在出征前制作了一种特别的糕点,以糯米、豆沙、果仁等为原料,这种糕点被称为“重阳糕”,寓意着希望岳飞早日胜利归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糕点逐渐成为重阳节的节日食品。
寒露时节, 吃重阳糕 因为寒露时节一般与重阳节相近,所以在寒露时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糕者,“高”也,逢年过节吃糕寓意“年年高”,即一年比一年好。秋收时节粮食丰收,正好取糯米来做香甜软糯的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花糕的传统源于古代,人们借此表达对丰收和富足的祈愿。2. 重阳节是秋季的重要节日,重阳花糕象征着丰收的延续和对富足生活的期望。3. 重阳花糕的制作通常在重阳节前夕开始,选用五彩缤纷的谷物和果实,磨粉加糖,制成精美的花糕。
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送糕迎宁:随着重阳节的不断发展变化,重阳节还有敬老、爱老的意思,也被称为敬老节,因此重阳节这天就有拿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馈送亲友,称“送糕”。
重阳节吃糕点有步步高升之意,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吃糕点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寓意步步高升。 烤花糕的叫棒槌火,据说是北方元宵节的传统,再具体点就是我们阳泉古州平定的传统节目。
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祭祀的日子。人们为了祭祀神明,常常准备各种食品。由于“糕”与“高”谐音,寓意着步步高升、登高远眺,因此重阳糕逐渐成为了这一节日不可或缺的食物。糕点的演变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糕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不断演变。
花糕的糕与“高”同音,过年时蒸的花糕是一层一层的,花糕越高越吉利,寓意一年的日子步步高,花糕上放有红红的枣则寓意生活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浦东三林金光小区65岁发重阳糕吗?
不发重阳糕2 金光小区的65岁老人不会发重阳糕,因为重阳糕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食品,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食用。
糕者,“高”也,逢年过节吃糕寓意“年年高”,即一年比一年好。秋收时节粮食丰收,正好取糯米来做香甜软糯的重阳糕。
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1。
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农历闰月年份二月二送。有的是闰月当月送。 闰月年份出嫁的女儿给娘家送条鱼,一是期待娘家年年有余。二是为了孝敬父母。
导读: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和全家幸福安康的寓意,凝聚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思想。重阳节有很多美食,其中一项就是吃重阳糕,那么重阳节要吃重阳糕是怎么来的呢?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民族文化寓意 重阳糕,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顾名思义,乃夏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节物。此糕的制作方式和食用习俗,因地而异,关于它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也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来历?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步步高升。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称,汉代时,汝南人桓景师从费长房学仙。某日,费长房告诉学生:九月九日有大灾降临你家,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
桓景依言行事,果然无恙。后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饮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重阳节俗。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藉谐音虚应故事耳,用意则仍在避祸。
禁忌与副作用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孝顺的子女们总会在这一天给老人买上几块重阳糕。不过,由于越来越多的老年病缠上了我们的长辈,吃重阳糕也要有所顾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营养科主任童本德教授指出,重阳糕作为一种点心,不宜空腹食用。
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反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所以很多人就不适合吃重阳糕,童教授提醒,以下人群在食用重阳糕的时候要注意,应少吃、慎吃或不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
1、重阳糕起于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2、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住在山脚下的农夫。他勤于耕作,日子过得富足。有一天,一个卜卦的先生未找到住宿,农夫将卜卦先生请到家中款待饭食并留宿。卜卦先生非常感激。第二天临行前对农夫说:“你九月九日有灾祸,最好搬到草木稀少的高处去住。农夫对卜卦先生的话半信半疑。为了防止万一,农夫在九月九前和家人一起搬到了高山顶上,那里草木稀少。九月九日一早儿,当他们站在山顶朝山下家中望去时,那里已是一片火海。此时,大火沿山脚蔓延而上,幸好他们所住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草木,才幸免于难。
3、农夫一家九月九登高避灾的事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人们纷纷效仿,于九月九将家搬到高处以防不测。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年年搬家不是一个好办法,再说,平原地区没有山,无法登高。人们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重阳节这天吃糕,因"糕"与高"浩音,吃了糕,就表示登高消灾之意。从此重阳节食糕风俗形成了。
重阳糕,亦称"花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
生产制作
方法一
原料配方
·糯米粉1000克
·粳米粉500克
·赤豆250克
·白糖1000克
·红绿果脯100克
·红糖50克
·豆油25克
料酒50克
制作步骤
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待用。
2、将赤豆、白糖(250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
3、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重阳糕浆。
4、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后,拌和拌透。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方法二
原料:粳米粉、糯米粉、豆沙、各色干果、红绿果脯、白糖、油、清水。
做法:
1. 将粳米粉、糯米粉、白糖、油、清水一起搅拌,揉搓成干湿适中的松散的粉状;
2.将搅拌好的粉静置一段时间,充分吸收水分后过筛成细粉;
3. 取糕屉,平铺清洁的湿布,放入一半的糕粉抹平,放入锅中先蒸5分钟;
4. 取出糕屉铺上一层豆沙抹平,再倒入另一半糕粉抹平,表面撒上各色干果、红绿果脯肉,放入锅中继续蒸约20分钟;
5. 将蒸熟的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漂亮美味的重阳糕就做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