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哪?
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去。2. 月若无恨,月则常圆。3. 出自宋代石曼卿的赠友联中,表达的是如果上天有感情,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4. 衰败的兰花在咸阳古道上送别,天若有情,天亦老去。
这句话正确说法应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被传为千古绝对。意思是:天若有情,天亦会老,故此人们总期望美好的爱情能够地老天荒。可是,又有谁知道地老天荒究竟有多久远?月若无恨,月就会终是圆满。若月无恨,婵娟千里为何还有月阕之时?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金铜仙人辞汉歌》。2. “月如无恨月长圆”是宋代诗人石曼卿的对联下句,与“天若有情天亦老”相呼应。3. 这两句诗共同表达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自然的变迁,即使天地也有情感和衰老的一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是什么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的意思是上天也有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感情也会老去;而月亮没有情感纠葛,因此能保持永恒的圆满。这句话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天如果有情就会生老病死(而实际上不会),月亮如果没有恨就会一直是圆的。形容一种爱恨的思绪。“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下一句是:月如无恨月常圆。这句话出自唐代的李贺作品《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这句话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自然的永恒不变。天若有情,因为岁月的流转,季节的更迭,它会逐渐变老;而月亮如果无恨意,便会始终保持圆满的状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很有名的诗,意思是:如果像人一样有情,天也会荒,地也会老。可是,为什么天地从来没有改变过呢?正因为它无情啊!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是:月如无恨月长圆。整句的意思是:如果天有情,也会因悲伤而衰老。如果月没有恨,就会因圆满而复圆。原句出自唐·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出自: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的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出
意思:上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月亮如果不知道悔恨,那么月亮一定会一直圆满。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一个成语,出自唐代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意思是: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如果月亮没有爱恨情仇,那么就可以长久地圆满 意思是: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是世间原只无情好。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这句诗,是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创作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的意思:若是这上天真有情意,它都会因为悲伤过度而衰老的;倘若这月亮不知道悔恨,那么这月亮必定会恒久圆满的。这句话本是宋代时期石曼卿所对的对联,而最早的出处是唐代李贺所著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一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是什么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意思是: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如果月亮没有爱恨情仇,那么就可以长久的圆满。出自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以求下联。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常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意思是: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如果月亮没有爱恨情仇,那么就可以长久的圆满。出自于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解释: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出处: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白话译文: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作品赏析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