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医的”圣经”黄帝内经讲的什么吗?
所谓中医“圣经”《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从客观上讲,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的生存发展史上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的。
医患矛盾自古就有,先贤早有预料,故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
那么作为一个喜欢中医,并打算学习中医的中年人,那么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个人认为学中医应该先从黄帝内经学。为什么?
主要讲的是《黄帝内经》前五篇,包括《上古天真论篇第1》、《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李东垣对黄帝内经的深入理解 李东垣讲解黄帝内经时,不仅从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还结合了哲学、历史等多学科的知识,对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他的讲解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中的医学原理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黄帝内经》暗藏生命密码!“女不过7,男不过8”,揭示年龄真相
“女七男八” 是中医学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说法,源于《黄帝内经》。 即 女性生命周期数是7 ,一般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 男性成长周期是8 ,每8年有一次生长变化。 这揭开了人体年龄的密码,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生命,就需要知道更多的 养生 法则。
楼主的问题是:如何评价《黄帝内经》? 首先,我们简单谈谈《黄帝内经》是一本什么书籍。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第一章:生命探索 深入解读生命起源: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揭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进程规律。探索生命的动力,剖析人体衰老过程,以及人类合理寿限的科学探讨。揭示《黄帝内经》中四种长寿人生存的秘诀。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老的中医经典,分为多个章节深入解读。首先,第一章介绍了黄帝内经的基本概念,包括名称的解释、诊断方法(四诊)、经络系统、病症分析以及针灸疗法。第二章着重于养生保健,引用《黄帝内经》中素问篇章,探讨了调和自然、顺应四时的养生智慧,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等。
《黄帝内经》讲的是什么呀?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关于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以阐述生命规律和医疗理法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关于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宇宙学说),关于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生物演化说),将阴阳五行规律应用到人体上,认识到人体结构和机能、病理和病因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讲座内容全面且深入。张宗淼教授对黄帝内经有深入的研究,他讲解的内容涵盖了黄帝内经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养生之道等,详细解读了黄帝内经中的精华部分,帮助听众全面理解这部古代医学巨著的内涵。讲解风格通俗易懂。
巜黄帝内经》是中医书籍的宝典,堪称"经中之经"。它是中医的入门之作,也是终身学习之作。 本人是中医爱好者,巜黄帝内经》学过两遍,获益匪浅。
整本《黄帝内经》都在讲针灸,没有针灸经络的基础,根本无法理解。这段岐伯讲解了几个治症和原则。孙思邈的阿是穴和董氏奇穴就出自此段经文,试着翻译一下,作为以后治疗的选穴参考。痈疽,一般长在肌肉筋骨等人体的深处,看不见。
《黄帝内经》主要学术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曾经应用于各个方面,《内经》作者成功地把阴阳、五行等哲学范畴应用到医学里面来。
读古书,只要抓住了开篇第一篇就可说抓住了全书的灵魂,假如读明白了第一篇的文字,就等于得到了全书的神意,《黄帝内经》也是如此。
《黄帝内经》:养生有3个原则,做好了才能健康长寿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它又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其中,《灵枢》基本以针灸经络相关知识为主,又被称之为“针经”。所以,实际上,在很多场合下说到的《黄帝内经》,更多时候指的就是《素问》。
《素问》可以说是所有中医理论的“源泉”。它成书时代久远,但这并不影响它极强的理论性。即使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素问》依然是一部内容丰富、全面的医学巨著。
读过《内经》的人都知道,整部《素问》里,真正涉及到现代人比较熟悉的内服方药很少。反而在针砭、外治方面、预防 养生 方面,却占有很大的篇幅,从而奠定、并搭建了传统 养生 的基本轮廓。
那么,您认为的“ 养生 ”应该通过哪些手段来实现呢?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又很少有人能轻松回答出来。我们经常说到 养生 ,但如何去 养生 ,真的就是吃点什么、做点什么吗?即使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吃某些药食、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从《黄帝内经》里找到答案。
归纳起来,内经的 养生 理论,无非3个主要的方面:
1、百病起于过用:
《素问.经脉别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很多人认为,过用就是“过度消耗”。但在我看来,这过度消耗的理解虽然没有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真正的“过用”,其实就是造成所谓的“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说的“积聚”。
中医理论里,积聚至少可以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等很多种。而这些积滞,如果侵袭经络则经络瘀滞,如果侵袭血脉则血脉壅塞,侵袭五脏则五脏困顿。
而积聚的成因,又有外因和内因之别。
所谓外因,无非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类六淫之邪。而所谓内因,则是指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衡。于是,出现一些有害物质、甚至形态,从而影响到身体的 健康 。
而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正就在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衡上。过度堆积的“过用”,会出现积聚,而过度消耗的“过用”,同样也会引起积聚。而且,先积聚而后生风。可以说,“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
2、脾胃为后天之本:
而如何调理脾胃?从 养生 的角度看,“和中”就是最基本的法门。
体内的积聚、糟粕,如果长期盘踞而得不到清除,必将给脏腑、经络、气血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损害。
对于身体来说,“过用”所造成的积聚于糟粕,就如同“寇入家门”。想要身体 健康 ,必然需要荡涤体内的积聚;而想要清除体内的积聚,就必先“开门驱贼”——也就是健脾胃而和中焦,去积聚而厚肠胃。
只有待积聚清除,然后才能缓慢调理脏腑(脾胃),饮食调理,身体的 健康 才有可能实现。这就是和中的大致概念。
3、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无论哪一种 养生 方式,我们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 健康 长寿。内经对于长寿的最基本论述,就是《上古天真大论》的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尽终其天年乃去。
如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无非就是养好机体的精气神三者而已。
中医将“精气神”视为三宝。概括起来,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元气”。
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大的打击之后,会说“元气大伤”。实际上,这种元气大伤,有可能是脏腑机能的不足,也有可能是气血的虚耗,更有可能是情绪上的低沉。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就是指“元气”的巨大创伤,所伤到的,就是精气神、尤其是里面的“神”。
所以说,元气既是生命之本,也是生命之源。虽然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却又是实际存在和可感知的。对我们的身体 健康 、生命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一个人是否 健康 ,最通畅的说法就是说他是否“神清气足”。即使他体格外形再如何强壮,如果“失神”,也无异于行尸走肉,何来 健康 可言?
而在中医 养生 里,最高阶的 养生 方式,就是养足“精气神”、也就是养好身体的元气。而想要养足元气,也不得不清除糟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修复脏腑。
这几个方面都做好之后,再结合情志上的“修炼”。诸如淡泊情志,避免大喜大悲。调摄心神,使神气内涵。这大致就是内经所说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了。
因此,归纳起来,内经的 养生 之道,无非就是上述3个方面:避免过用而内生积聚;养好脾胃,和中而坚固后天之本;调理阴阳而养好精气神。做到了上述3点, 健康 长寿也就在自己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