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简介明代诗人(概括诗人于谦的故事五十字)

年糕不糕冷 古文典籍 5

于谦不仅是诗人还是什么作家?

于谦不仅是诗人还是词人和戏曲作家。 于谦不仅是诗人还是词人和戏曲作家。

于谦是明代诗人。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

于谦 别称 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 字号 字廷益 号节庵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出生时间 1398年5月13日 去世时间 1457年2月16日 主要作品 《石灰吟》《节庵诗文稿》主要成就 组织北京保卫战。

概括诗人于谦的故事五十字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为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

资料: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

于谦别称: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 字号:字廷益号节庵。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出处:《石灰吟》,全诗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

于谦是南宋还是北宋?

于谦既不是南宋,也不是北宋的。他是明朝时期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当时,由于明英宗失策,导致土木堡事件,皇帝被俘,精锐全军覆没。

作为一位爱国将领,于谦在明朝的边疆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亲自率领军队抵御外敌入侵,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和民族尊严。在战斗中,他英勇果敢,身先士卒,为士兵们树立了榜样。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深受人们的敬仰。此外,于谦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生平(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于谦是明朝的诗人,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主要作品有《除夜太原寒甚》、《荒村》、《平阳道中》、《观书》、《石灰吟》等;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其忠诚和智慧闻名**。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谥号忠肃,浙江钱塘人,宣德初年,被任命为御史,成为明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一生为官清廉,为民解忧,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其诗词大多为忧国忧民之作,著有《于忠肃集》。

古代诗人于谦简介?

谦大爷。在德云社,有这样一个不可撼动的地位,那就是于谦,人称“谦大爷”,又称“捧哏皇后”,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不怕场子热不起来。

于谦,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著名相声演员,德云社成员。于谦主要成就: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组委会特别奖、第十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人物评价:

于谦在文艺圈的多栖发展虽未大红,颇也顺风顺水。然而,他却将这段离开相声的岁月称之为“痛苦的寂寞期”,从中不难感到于谦对相声艺术隐藏在心的挚爱和不舍。

于谦的台风儒雅沉稳,自然从容,与郭德纲嬉闹灵动,充强扮愣的喜剧风格相得益彰;于谦又极善“现挂”(相声中的即兴包袱),反应十分敏捷,郭德纲的逗哏天赋优秀,而于谦的捧哏功力极佳,郭德纲的很多包袱都靠他的“捧”而爆响全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扩展资料: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标签: 于谦 字廷益 节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