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

陌路离伤 诗词大全 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讲解?

词人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其豪壮悲凉的风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成为了词坛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以历史典故为依托,贴切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和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如何鉴赏?

辛弃疾作为南宋伟大豪放派爱国诗人,写这首诗时已经66岁了,但担任的是江苏镇江知府。南宋军事上的节节失利,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

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名句和赏析是什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登高怀古之作,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风云气息。此词以京口北固亭所见之景为契机,引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回忆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感慨。作者通过对长江、斜阳、战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背景,通过孙权和刘裕的事迹,对比南宋朝廷的懦弱,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感慨。下片通过典故,揭示了历史教训和现实警示,尤其是“元嘉草草”一节,寓意深远。辛弃疾以词表达对朝廷的忧虑,提醒要谨慎对待北伐,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作品出处简介与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

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重镇,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词人站在北固亭上,怀古之情油然而生,通过“千古”与“江山”的交织,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上片以孙权为例,他曾在此建都并击退曹操,展现出英雄气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赏析:曹操《短歌行》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志暮年,壮心不已”句句与稼轩“凭谁问,廉颇才能矣,尚能饭否?”句并读,稼轩词又多了几分英雄末路的悲壮。低沉处至潸然有泪欲下,高亢处激昂犹胜琵琶,亦是雄浑亦是悲壮。用典极多而不觉其繁,是长袖善舞之故。

最大特色 就是运用了典故又叫用典 还有 借古喻今 言简意赅 并且 回忆扬州一带和佛狸祠下又是用了鲜明的对比 借景抒情 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最大特色 就是运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那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述的什么?

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2、 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3、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以上就是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述的什么的全部内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大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舞榭歌台”指什么?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

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北伐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书:批草率出兵 批评)。

典故四:佛狸祠

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3、 “凭谁问,---?”的“凭” 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

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标签: 北固亭 怀古 谋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