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六官(古文中的“六军”指的是什么?)

谎言掩埋我的卑恋 古诗鉴赏 4

六官是指哪六官

六官是指《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隋唐以后,用以统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大致和《周礼》六官分职相当,也统称为六官。明清时,习惯把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分别用作六部尚书的别称。

春夏秋冬天地六官的命名源于古代的《周礼》。书中所列六官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冦。在这六个大的框架之下还进行了分类,六官涵盖了国家机构的各种职能部门及职位。《周礼》中的“官”,其实指的是部门。

在西周时期,中央和地方的政权机构相较于商代更为复杂且成熟。《周礼》中详细记载了周代的“六官”制度,旨在构建国家秩序和职责分工,以服务民众。以下是六官及其职能的概述:首先,"天官冢宰"(相当于吏部或组织部)作为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统率下属管理国家事务,协助国王均衡邦国。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天官冢宰(治官)——相当于组织部,人事部。地官司徒(教官)——财政部,相当于公安部的户籍管理。春官宗伯(礼官)——主管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夏官司马(政官)——主管国防部,军事调动方面的。

三省六部制雏形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北周,正式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六官是指《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

古文中的“六军”指的是什么?

在历史上,“六军”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应该说,这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的架构。出自《周礼》最初就是以天地春夏秋冬相称。自隋代才得以确定,唐代正式确定三省六部制。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 天官冢宰(治官)——相当于组织部,人事部。

据《周礼》记载,周有六官(即 天、地、春、夏、秋、冬),亦称六卿。为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冢宰就是宰相,统率百官,辅佐天子。司徒管土地和人民,宗伯管王族事务,司马管军事,司寇管刑法,司空管公共工程。

六官是什么意思

《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 司徒 、春官宗伯、夏官 司马 、秋官 司寇 、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周礼·秋官·司寇》:“凡邦之大盟约,涖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 郑玄 注:“六官,六卿之官也。

《周礼》主要分为六篇官职内容,分别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天官冢宰,大宰及以下共有63种职官,负责宫廷事务。地官司徒,大司徒及以下共78种职官,负责民政事务。春官宗伯,大宗伯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宗族事务。

有誓命书之奥意思是:《书经》好深奥妙,有誓有命。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防止百姓离散): 一曰散利(发放救济物资),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放宽力役)。

六行指的是什么?

【六行】的意思是: 六行(I)liù háng 1. 六种善行。 ●《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四进士坊 文宗方伯坊 状元坊 圣朝使相坊 理学儒宗坊 在牌坊街羊玉巷口北侧,北镌“铨曹冰鉴”。

全文如下: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北周六官组织机构及形成北周王朝中央的主要组织形式。六官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这六府机构。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接受苏绰、卢辩的建议,于恭帝三年(556)开始仿照《周礼》官制,实行带有复古色彩的六官制度,藉以取得中原地区汉族大地主的拥护和归向。

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分别对应六部中的哪一部

吏部掌人事和考功,为六部之首,与周天官冢宰相似。户部掌财赋、户籍、山林盐泽产出等,为地官。礼部主要祭祀在春天,故礼部为春官。兵部在夏季农闲时,常出兵,故兵部为夏官。刑部常常处决犯人在秋天,春生秋杀,故刑部为秋官。工部在冬天农闲时,修建很多工程,故工部为冬官。

秋官以大司寇为长官,掌刑狱,所属有士师、司刺、司厉、大行人、小行人等官。北周依《周礼》置六官,设秋官府,以大司寇卿为主官,正七命,所属有司宪、刑部、布宪、蕃部、宾部五中大夫,掌朝、司隶等下大夫,以及各大夫所属官员。又唐光宅元年(684),曾改刑部为秋官,刑部尚书为秋官尚书。

《周礼》是周公编著的,记载了六官制度和国家组成。周礼》是周公(姬旦)所编著的一部重要典籍,记录了周朝时期的官制和国家组织情况。其中六官指的是太宰、司徒、司空、司士、司马、司寇六个官职,分别负责国家的不同方面事务。这些官职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在《周礼》中有详细的规定。

。(六)冬官司空。其职责为“掌邦士”,最高长官为大司空。因《周礼》亡佚“司空”篇,其他官职不详。“六官”属中央官,周代的地方官有闾胥(二十五家为闾)、旅师(百家为旅)、党正(五百家为党)、州长(二千五百家为州)、乡大夫(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等。

全姓来源有三: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据《鲒琦亭集·全氏世谱》载,全姓出自泉姓,西周时有泉府之官。按周礼属于地官,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

在《周礼》中提到的六官是什么,其最基本的职能是什么?

六官是指《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

《周礼》:

天官冢宰(治官)——吏部——组织部,人事部

地官司徒(教官)——户部——财政部,公安部的户籍管理

春官宗伯(礼官)——礼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夏官司马(政官)——兵部——国防部

秋官司寇(刑官)——刑部——司法部,公安部的一部分

西周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要比商代复杂和完善些。《周礼》提出“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的置官目的而记载了周代王朝的“六官”制度:

(一)“天官冢宰”,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这些官称为“治官”。“治官之属”包括有“大宰卿”1人,“小宰”中大夫2人,“宰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 32人。“太宰”的职司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抚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可见“天官冢宰”不仅是六官之首,而且总揽六典之政。(二)“地官司徒”,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这些官称为“教官”,“教官之属”有“大司徒”卿1人,“小司徒”中大夫2人,“乡师”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徒”之职是执掌建邦土地的版图与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抚邦国。“小司徒”之职是执掌建邦的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

(三)“春官宗伯”,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这些官称为“礼官”。“礼官”之属有“大宗伯”卿1人,“小宗伯”中大夫2人,“肆师”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宗伯”之职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小宗伯”之职是“掌建国之神位。”

(四)“夏官司马”,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这些官称为“政官”。政官之属有“大司马”卿1人,“小司马”中大夫2人,“军司马”下大夫4人,“舆司马”上士8人,“行司马”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马”之职是“掌建邦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

(五)“秋官司寇”,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禁”,这些官称为“刑官”。“刑官之属”有“大司寇”卿1人,“小司寇”中大夫2人,“士师”下大夫4人,“乡士”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寇”之职是“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诰四方。”

(六)“冬官司空”,现在看到的《周礼》已散失“司空”篇。

《周礼》六官,排列整齐,制度严密,超过以后汉魏之制,所以不少人怀疑其中或有后人托古改制的成分,因此不能作为西周官制的可靠依据。郭沫若的《周官质疑》、《金文丛考》对这个问题均有精到的论述。但是,我们觉得如果没有一些实际施政的基本经验,也难以完全凭空想出一套周密的组织系统。因此,把《周礼》“六官”之制加以简单摘引,作为了解西周官制的参考。

标签: 天官冢宰 周礼 春官宗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