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僧舍》原文翻译赏析,宿甘露寺古诗意思
《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译文 枕中微湿,好像身处云峰之间一般;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户,那汹涌奔腾的江水便会滚滚扑来。
宿甘露僧舍古诗带拼音如下:古诗原文加拼音:zhěn zhōng yún qì qiān fēng jìn,chuáng dǐ sōng shēng wàn hè āi。yào kàn yín shān pāi tiān làng,kāi chuāng fàng rù dà jiāng lái。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译文: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宋·苏轼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望阙台》 明·戚继光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宿甘露僧舍古诗讲解?
《宿甘露僧舍》是北宋诗人曾公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玉楼春 徐照 萤飞月里无光色。波水不摇楼影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宿甘露寺僧舍 朝代:宋代 作者:曾公亮 原文: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系列:古诗三百首 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1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2松声万壑(he):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谷,山沟。
出自:宋代·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出自:唐代·李白《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宿甘露僧舍,意思?
《宿甘露僧舍》是北宋诗人曾公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长江的雄伟壮观、气势宏大,表现出作者对长江盛况的的赞叹与热爱。
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嘉祐中曾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政声。在文学上,他不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但本诗却极有特色。清厉鹗《宋诗纪事》有载,并被陈衍选入他的《宋诗精华录》。按题所示,本诗是作者夜宿甘露寺僧舍而作。甘露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宿甘露寺僧舍 作者: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营州歌 作者: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江上阻风 作者:宋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长江的诗词佳句?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出自:宋代·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释义: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栏。 原文: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出自:宋代·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释义: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栏。 原文: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精通古诗词的取名高手请进,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诗集·木兰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诗三百首 , 生活惜春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宋代·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 : 曾公亮 古诗三百首 , 豪迈 , 写景长江小桃无主自开花,菸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a、描写湖光山色的诗句 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释义: 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栏。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翻译赏析
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译文:
枕中微湿,好似身处云峰之间;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户,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注释:
甘露: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重建。北固山下临长江,当时江阔十余里。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
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赏析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内容丰厚,境界阔大。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就写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银、云气、松声等许多事物,从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身处斗室之中,想象飞越千里之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描写夜幕下的群山万壑、千里大江,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笔法空灵,词意蕴藉。
二、以动写静,景中寓情。诗人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却是用动的描写来取得这种效果的。流荡的“云气”,哀呜的“松声”,奔涌的大江,喧嚣的涛音,这些动的景物,给小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诗中似无直接的抒情,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赞颂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却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景物描写中显现出来。曾公亮所处的北宋时代,党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在承平盛世的气象下,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诗人对此不无隐忧。“万壑哀”“拍天浪”,正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对时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语言质朴、平中见奇。诗人很注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如“千”“万”“大”“哀”“放入”等等,重笔虚写浩茫夜色中的壮伟奇观:气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造境,于宏阔中出雄奇;抒情,在平淡中见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寓情,从小处着笔写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濒临大江,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在构思时,不用实笔,全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写景诗,许多诗人往往爱从视觉落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寻隐者不遇》)。曾公亮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独出机杼,从感受、听觉去写。诗题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围绕“宿”字展开。睡在寺里,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席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
这起二句是睡在床上的感受与幻想,是通过感官来证实它存在,虽然没有具体的肯定,逼真感很强,尽管北固山没有千山万壑存在。“云气”、“松声”,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猛劲;而感觉到云气,凝听到松涛,也反映了诗人心底的宁静。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
“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平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末句构思很奇特,仍用幻笔,不说开窗看如雪白浪,而说奔腾翻滚的长江被“放”进窗来,把长江的气势写透写活,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扑进窗来的奇观,深深地被长江的伟观所震撼。“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高超。这一写作及炼字方法,与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相仿,但杜诗写的是静态,曾诗写的是动态,更具魄力,只有稍后的王安石绝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与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