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在哪里在哪个省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它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游玩路线 首先我们从九江出发驱车大约1小时,我们就来到了白鹿洞书院大门,只见这里丛峦叠翠,到处都是千年的古松 ,古径通幽,袁啼鸟绝,仿佛置身于树木茂盛的原始深林,与我们现在的大学相比,这里才是正是真正的求学圣地啊。
白鹿洞书院的创始可追溯至唐朝李渤,李渤正是苏轼名篇《石钟山记》中的那位人物。两人在时间、地点与身份上均有相似之处,因此有此联系。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在李渤隐居之地,南唐政权建立学馆,名为“庐山国学”,也称为“白鹿国学”。这所学府与金陵的国子监类似,是一所高等学府。
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唐宝历元年(825年),李渤在昔日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名白鹿洞。南唐昇元中建成“庐山国学”。
应天书院的牌匾应是宋真宗提写的。岳麓书院的牌匾也是宋真宗提写的。白鹿洞书院起初是宋孝宗提写的,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又重新提写。
门楼 白鹿洞书院门楼,八字形砖木石结构,重檐悬山顶覆以灰瓦,檐下砌有一长条形框,中有穿孔十字形叶五个,再下为花岗岩石额,上书“白鹿洞书院”五字。门上为石梁,左右为砖柱。门内为一院落,东西为厢房,北为御书阁。院内前段青砖铺地,后段为花岗岩、青砖和卵石铺地。
白鹿洞书院在那个省?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地处五老峰东南,始建于公元940年,截至2017年4月11日,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
白鹿洞书院创建于西元940年,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的庐山,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白鹿洞书院在哪个省份的答案是:江西。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白鹿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书院西。
江西庐山东北玉屏山南的白鹿洞书院,作为北宋六大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德宗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在此地隐居读书,因养有一头白鹿而得名“白鹿洞”。白鹿洞最初是李渤兄弟研读学问的场所,后来南唐时期,这里正式成为庐山国学,由李善道掌管,成为教育和学术交流的中心,早于濂溪书院约30年。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门票多少钱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区,五老峰东南,后晋公园940时期的时候就进行了创办,书院山水环绕,静谧清幽,发展历史悠久,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并称中国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书院大门是一座双层飞檐单门,门上高悬明正德年间李梦阳手书的“白鹿洞书院”横额。门前古树垂荫,溪水轻吟。
白鹿洞书院位於江西省庐山东南五老峰下的海会镇和星子 县白鹿乡的交界处,全院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面积3800平 方米。
门票价格35元。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洞白鹿洞书院 历史经历
白鹿洞书院的历史经历了多代兴衰。元代末年,该书院不幸毁于战火。明代正统元年(1436)开始,书院经历了成化、弘治、嘉靖、万年等时期的多次维修,维持了办学活动。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继续进行多次维修,保持了教育的连续性。19世纪末,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教育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白鹿洞书院是一处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前去游玩参观的旅游景点,那么一天时间到白鹿洞书院该怎么游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鹿洞书院一日游攻略吧!详见下文。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书院大门是一座双层飞檐单门,门上高悬明正德年间李梦阳手书的“白鹿洞书院”横额,门前古树垂荫,溪水轻吟。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是古代文人骚客敬仰的进修之地。在书院里面参观,仿佛自己正在与古代学子共同学习,白鹿洞书院在哪里里面有什么好参观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影响世界的江西白鹿洞书院
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于群山绿树之中,掩映着一组楼阁庭院式的古建筑,这就是历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设立的书院极多,居全国首位。而“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唐代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间,曾在此建立“庐山国学”,这算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宋代初年,经扩充改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当时有士子数十百人,与岳麓、睢阳、石鼓等,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正如《白鹿洞志》所记:“白鹿洞者,唐李渤读书处也。贞元中,渤与涉隐庐山,蓄一白鹿甚驯,尝随之,人称白鹿先生。宝历中,渤为江州刺史,就今书院地创台榭,引流植花,·遂以白鹿名洞。......南唐升元中,即其地聚徒建学,……号曰庐山国学。宋初置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并名天下。"这里所记的,就是白鹿洞书院的简单历史。
白鹿洞书院累经兴废。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战争频繁,烽火连天,书院遭到毁坏。至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的哲学家朱熹出任南康太守(治所在今九江星子县地),他亲至书院废址踏勘考察后非常满意地说:“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才又重建了白鹿洞书院。朱熹在南康知州任上三年,为兴复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亲订洞规,置田建屋,延请,充实图书;且又亲临讲课,与学生质疑问难。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陆象山又有“白鹿洞之会”,书院也因之而闻名天下。元末战乱,书院在战争旋涡中又遭厄运,所有殿堂斋舍荡然无存。明代时,书院又得到恢复,盛时有学生五百多人。清代仍继承明代的规模,远近各省都有人来此求学。至清末废除科举,取消书院,这座煊赫一时的白鹿洞书院,自此江河日下,衰落下来。迄于解放前夕,已是屋宇倒坍,尘莓满院,荆棘丛生,满目凄凉。建国后,经及时抢救修缮,古老的书院才又焕然一新。
白鹿洞书院座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后有一石洞,内有一头石雕的白鹿。据《白鹿洞志》记载:“初,鹿洞有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白鹿洞原是以山峰环合似洞而得名;现有的石洞和石鹿,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
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一百二十余块,这是建国后为保存文物古迹而新建的。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这些名迹,笔锋庄重遒劲,运笔娇若游龙;它既是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又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历史资料。
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 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在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而钓矶石上,也刻有朱熹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实际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御书阁东侧的一栋平房,曾是刘少奇同志在*失败后的年月里住过的地方。这不但给白鹿洞的历史增添了光荣的一页,而且也为庐山增加了一处令人敬仰的革命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