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还了吗?
日前台北故宫28日发布新闻稿说明,出借的文物已在双方工作人员的严密戒护下,安全返回,同时强调,台北故宫文物外借,除了事先审查古物状况、评估是否适合借展。
谢谢千里马之邀! 日本人民看到了颜真卿的《祭侄稿》真迹,台湾能看到嵯峨天皇的墨迹吗?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颜真卿祭侄文稿背景?
谈到《祭侄文稿》实在是一件痛切悲哀的事情,比王羲之的《丧乱贴》悲切有加,这一纸云烟是生命和着血泪写就的;这一纸的背后是一个家族付出二十多条生命的代价。
合着你一只猫拉的比全国产量还多,那金矿可以彻底停了,彻底保护环境,就靠这只猫拉就行。产几个仔,一起拉直接让金价倒挂,和石料一个价。
关于祭侄文稿的介绍如下:《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写于758年,行书,纵28.3厘米,横75.5厘米,23行,234字。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震撼着每位观赏者,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第一,颜真卿《祭侄文稿》的重要性,《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被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故事?
面对《祭侄文稿》,得先从它的由来开始说起。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谋反,“安史之乱”爆发。
真实的情感、自然的书写,一同他的《祭伯父文稿》、《争座位稿》,成为后世研究唐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总之,颜真卿和他的《祭侄稿》所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光茫,不仅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绝唱,而其蕴含的爱国情怀,更会感动和激厉一代又一代人!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若要具体讨论《兰亭序》和《祭侄文稿》的笔法差异化之处,这也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甚至分析起来会有些矛盾,主要是因为同一种书体的笔法,千年不变。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由于是真迹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更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这件草稿无论内容还是书法都极为典型。
千古名贴《祭侄文稿》
公元758年,颜真卿在废墟中找到了侄子颜季明的头颅,面对这样惨痛的画面,他挥笔含泪写下了千古名贴祭文——《祭侄文稿》,这篇帖子就像一篇乐章,有入题,有前奏,有进展,有高潮,文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代表了他当时的心情。《祭侄文稿》 [唐代] 颜真卿 维乾元元年, 岁次 戊戌。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艺术赏析: 《祭侄文稿》为唐颜真卿的传世行书作品,被历代大家所推崇。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写于758年,行书,纵28.3厘米,横75.5厘米,23行,234字。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震撼着每位观赏者,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
作为唐朝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颜真卿在安禄山叛乱后,同其兄颜杲卿父子挺身而出,与叛军进行了生死卓绝的斗争,亲身体验了国仇家恨的艰难困苦。而《祭侄稿》正是记录了侄儿季明因抗击逆贼惨遭砍头杀害的过程。
颜真卿作品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曾得罪权臣,被贬为平原太守。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784年,被缢杀,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其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等,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发明的颜体一反初唐书风,其书法以丰腴雄浑为主,外柔内刚,其实恢宏,颜体将人格魅力和艺术进行了揉合并且成功了,可谓是一个创新者。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 ),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 )人 ,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 。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出身琅琊颜氏,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为官有声
颜真卿像 [4]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颜氏家族本籍琅玡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5]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 [6] 。开元九年(721年),七月,颜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外祖父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读于京师长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吏部应试 [7] 。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颜真卿中进士甲科 [7] [8]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经吏部诠选,任校书郎。 [7]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颜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阳丁忧三年。 [7]
天宝元年(742年),颜真卿回到长安,并中博学文词秀逸科(制举考试的一种) [7] 。十月,被任命为醴泉县尉 [8] 。天宝五载(746年),三月,迁长安县尉 [7] 。据《云溪友议》所载,颜真卿又曾任临川内史,使“浇风莫竞,文政大行”,颇受赞誉 [9] 。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州。他在巡视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受百姓称赞;巡查河东时,劾罢不孝的朔方县令郑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诏终身禁止录用。 [10]
天宝八载(749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因受宰相杨国忠厌恶,被外调为东都采访判官 [7] 。次年,再任殿中侍御史 [7] 。天宝十一载(752年),转任武部员外郎 [7] ,因杨国忠的排挤,于第二年被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 [11]
首唱大顺
主词条:安史之乱
平原郡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玄宗初起初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叹息说:“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对左右的官员说:“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 [12] 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他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颜真卿慷慨陈词,泪水直流,全军都感奋。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领军来归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援助。 [13]
颜真卿版刻像 [14]
叛军攻下洛阳,派段子光送李憕、卢奕、蒋清的头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头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杀了段子光,把三颗头藏起来。过了些时候,用草编做人身,接上首级,装殓后祭奠,设灵位哭祭他们 [15] 。此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颜真卿任李晖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不久,被加拜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16] 。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来向颜真卿求援,李萼建议颜真卿联结清河郡,利用其钱粮。颜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计,李萼说:“朝廷派程千里统帅十万军队,自太行山向东进发,准备兵出山郭口,限制叛军前进。您如果攻打魏郡,杀掉叛将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迎接朝廷的军队出〈山郭〉口攻打邺城、幽陵,平原、清河两郡共十万军队攻向洛阳,分出精锐部队控制要冲。您坚守不与敌人交战,不超过几十天,叛贼必然溃败,自相残杀而死。”颜真卿同意,就传送文告给清河等郡,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军队驻扎在堂邑。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领兵二万交战,叛军战败,被斩了一万多颗首级,袁知泰败逃到汲郡。 [17]
叛军大将史思明围攻饶阳,派游军截断了平原郡的救兵,颜真卿担心不敌叛军,便写信请贺兰进明同来,许诺把河北招讨使之职让给他。贺兰进明在信都作战失败,恰逢平卢将领刘正臣据渔阳起义,颜真卿想坚定他的信心,派贾载渡海送去十多万军费,并用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做为人质。众人坚决请求将颜颇留下,颜真卿不听。 [18]
此时,太子李亨(唐肃宗)已在灵武登基。颜真卿多次派使者带着用蜡丸封的信向李亨汇报军政事务,李亨任命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任河北招讨使。当时军费困难,李萼劝颜真卿收取景城的盐资源,让各郡之间互相调济,保证了军费供给。理财家第五琦后来效仿此法,也使军中物资丰富。 [19]
重振朝纪
安禄山乘虚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一带,各郡又沦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坚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奋起来。颜真卿经与众人商议,于至德元载(756年)十月,放弃平原郡,渡过黄河,走崎岖小路到凤翔拜见李亨,李亨任命他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此时,朝廷正处于混乱状态,但颜真卿仍像平常一样按法律治事,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都被他弹劾降职。 [20]
颜真卿陕西大荔石刻像 [21]
广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唐代宗)统率二十万军队收复长安,辞行的那天,在行宫门前不敢上马,快步走出栅栏才上马。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李俶上马,颜真卿予以弹劾。李亨退回他的奏章,慰勉说:“朕的儿子每次外出,朕都谆谆教育他,所以不敢失礼。管崇嗣年老腿跛,你暂且宽容他。”百官由此都严肃守礼起来。 [22]
长安收复后,李亨派左司郎中李选祭宗庙,在祝词上署名“嗣皇帝”,颜真卿对礼仪使崔器说:“太上皇还在川蜀,这样行吗?”崔器立即报告李亨更改,李亨因此赞赏颜真卿的才识。颜真卿又建议在长安郊野筑坛,由李亨向着东方哭祭,然后再派出礼仪使,李亨未采用此建议。宰相厌恶颜真卿直言劝谏,调他出京任冯翊太守。转任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又被御史唐旻诬陷,降为饶州刺史。 [23]
乾元二年(759年),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将要反叛,颜真卿指示预先做好战备,都统李峘认为他无事生非,反而攻击他,李亨因此召颜真卿为刑部侍郎。刘展后起兵反叛,渡过淮河,李峘逃奔江西。权宦李辅国将太上皇李隆基迁居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安,此举招致李辅国的厌恶,致仕其被降为蓬州长史。 [24]
宝应元年(762年),太子李豫即位,起用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没有下任命书,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荆南节度使,还未赴任,改拜尚书右丞。 [25]
广德元年(763年)十月,为躲避吐蕃入侵,李豫避难陕州,颜真卿请求让自己奉诏召仆固怀恩回朝,但李豫不同意。十二月,李豫回京,颜真卿请李豫先参拜陵墓宗庙,后在正殿即位。宰相元载认为他迂腐,颜真卿生气地说:“这意见用不用在您,进言的人有什么罪过?但朝廷规章哪能经受您两次破坏呢?”元载记恨在心。 [26] [27]
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李豫命颜真卿以检校刑部尚书的职务任朔方行营宣慰使,劝说仆固怀恩入朝。颜真卿回答说:“陛下在陕州时,臣去用忠义的道理质问他,让他前来奔赴国难,他还有可来的道理。如今陛下已经回宫,他进不是勤王赴难,退则无法向大家解释,这时去召见他,他怎么肯前来呢!再说,告仆固怀恩谋反的人,仅有辛云京、骆奉仙、李抱玉、鱼朝恩四人而已,其余大臣都说他冤枉。陛下不如用郭子仪取代仆固怀恩,这样可以不战而使其臣服。” [27] 李豫同意。颜真卿因而留在京城主持尚书省事务,改封鲁郡公。 [28]
元载结党营私,怕群臣奏报李豫,因而让他下诏,让群臣进言时,都经自己审查才能上奏。颜真卿上奏劝阻,于是宦官在朝廷内外传播此事。 [29]
大历七年(772年),怀素返回故乡,绕道东都洛阳南下,拜会颜真卿。颜真卿是位爱才之人,他把“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了怀素。颜真卿并为怀素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极称怀素草书的精绝,从怀素晚年写的《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中可以看出,怀素后期草书也得力于颜真卿传授的笔法,他们的这次相遇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千古美谈。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