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课文(师恩难忘写的是谁?)

admin 古文典籍 7

师恩难忘写的是谁?

《师恩难忘》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而有意义的记叙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

感谢师恩和师恩难忘都是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方式,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师恩难忘》作者:梁晓声 【全文内容】有人说,老师是园丁,用汗水浇灌着花朵;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说,老师是清泉,汩汩地流进我幼小的心灵。

《师恩难忘》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而有意义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

《师恩难忘》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文章主题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而有意义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原文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而有意义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篇课文的具体段落结构如下:第一段(1—2节):“我”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介绍了学校的概况。

点题的作用 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起到总结全文,完美收功的效果 作用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到主旨。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一篇关于“随文练笔”的文章,再一联系马上要到的教师节,我确定了本课第一个练笔的切入点: 进行以描写人物为内容的练笔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并让学生讨论知道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写的如此生动具体。

师恩难忘: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

第一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课文原文

《师恩难忘》课文原文如下:我六岁上学,老师姓田。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独创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恩难忘》主要内容: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的情感。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梁晓声《师恩难忘》的主要内容?

《师恩难忘》

作者:梁晓声

【全文内容】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用汗水浇灌着花朵;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说,老师是清泉,汩汩地流进我幼小的心灵。

在我内心深处,印象最深的老师是郝老师.他,高高的个子,短黑的头发,根根竖着,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严厉的眼睛,经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衣着简朴,白衬衫、黑裤子、黑布鞋,构成了他永久的格调他的皮肤有些黑,人们戏称他”黑皮”。

说到这里,他有意顿了顿,小眼睛里露出一丝狡猾的色彩.我一脸疑惑,继续听讲.”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在说什么.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记得小学三年级,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打猎为生的兄弟俩.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跑到村子里去找人评理.大家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这时,郝老师笑着说:“兄弟俩争论不休,浪费了时间,失去射雁的时机,结果到嘴的大雁飞走了.我班的某些同学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也会像这兄弟俩一样,永远吃不到成功的果实.我猛然惊醒,从此好好学习,成绩提高了许多,还当上了班长。

他不仅在学业上引导了我,而且在生活上也教育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看书,忽然郝老师一把拉起我的衣袖拎到了前面,衣袖被高高地举着,脏惺惺,油腻腻,黑糊糊的,好像一块大抹布.同学们哄堂大笑,郝老师盯着我,目光是那样严厉,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回家后,我狠狠地搓洗衣袖,直到发白为止.第二天郝老师看我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满意地笑了,说:“不管啥时候,不管多忙,衣服不一定要新,但一定要干净,像老师一样.”从此,我不再穿脏衣服到学校,哪怕是一点点。

扩展资料1、《师恩难忘》作品赏析: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的情感。

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2、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8年至1975年,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劳动。1977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2002年,开始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晓声是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代表作品有《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人间烟火》《雪神》等。

他的创作风格归纳为: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梁晓声的知青小说《知青》表现了悲壮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特点,充满激情是这个阶段的创作风格。他的的小说《知青》展示了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特有的痛苦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思索、思索后对自身及过去经历的肯定,梁晓声因此也是“青春无悔”型知青文学的典型代表。

标签: 师恩 这篇课文 记叙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